测溶液表面张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2、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比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3、掌握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 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体系总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则需要对其做功。功的大小应与△A成正比:
式中σ为液体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亦称表面张力。它表示了液体表面自动缩小趋势的大小,其量值与液体的成分、溶质的浓度、温度及表面气氛等因素有关。
2.溶液的表面吸附??
??? 纯物质表面层的组成与内部的组成相同,因此纯液体降低比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惟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对于溶液,由于溶质能使溶剂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从热力学方法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
式中:Г为表面吸附量(单位:mol·m-2);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C为稀溶液浓度(单位:mol.L—1); R为气体常数。
若?o,P0,称为正吸附;若 ?o,则P0,称为负吸附。
本实验研究正吸附情况。
??? 有一类物质,溶入溶剂后,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不对称结构,它们是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的非极性基团构成的。对于有机化合物来说,表面活性物质的极性部分一般为-NH+3,-OH,-SH,-COOH,-SO2OH等。乙醇就属这样的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表面排列的情况随其浓度不同而异。如图A所示,浓度很小时,分子可以平躺在表面上;浓度增大时,分子的极性基团取向溶液内部,而非极性基团基本上取向空间;当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溶质分子占据了所有表面,就形成饱和吸附层。
??? 以表面张力对浓度作图,可得到σ-c曲线,如图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开始时σ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以后的变化比较缓慢。
??????????
??? 在σ-c曲线上任选一点i作切线,即可得该点所对应浓度Ci的斜率(dσ/dci),再由Gibbs吸附方程式,可求得不同浓度下的T值。
3.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 吸附量Γ与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郎格茂(Langmuir)吸附等温式表示:
式中Г∞为饱和吸附量;K为常数。将上式取倒数可得:
作图,直线斜率的倒数即为Г∞。
如果以N代表1 m2表面上溶质的分子数,则有:
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由此可得每个溶质分子在表面上所占据的横截面积:
因此,若测得不同浓度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从σ-c曲线上求出不同浓度的吸附量P,再从P-c直线上求出T∞,便可计算出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S。
??? 将被测液体装于测定管中,使玻璃管下端毛细管端面与液面正好相切,液面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放水抽气,则测定管中的压力户逐渐减小,毛细管中压力p0就会将管中液面压至管口,并形成气泡,其曲率半径由大而小,直至恰好等于毛细管半径r,根据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这时能承受的压力差也最大:
随后大气压力将把此气泡压出管口,曲率半径再次增大,因此气泡表面膜所能承受的压力差必然减少,实际上测定管中的压力差却在进一步加大,所以立即导致气泡的破裂。最大压力差可通过数字压力计测得。
用同一根毛细管分别测定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溶液时,可得下列关系
σ1 =r/2ΔP1 σ2 =r/2ΔP2
σ1 = K ΔP
三、仪器与试剂
C(V%) 压力差(Pa) 折光率 1 2 3 平均 0 577 570 568 571.7 5 470 465 467 467.3 1.3342 10 400 399 407 402.0 1.3362 15 363 367 360 363.3 1.3397 20 345 356 349 350.0 1.3407 25 306 309 301 305.3 1.3449 30 285 289 279 284.3 1.3472 35 269 275 268 270.7 1.3497 40 261 264 260 261.7 1.3512
1、以纯水测量结果计算K1值。查表得
σ = K ΔP
K= 71.97*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