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第3章 复式记帐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
主讲人:罗小艳2
第三章 主要内容
4
会计学
3
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分类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学
4
一、记账方法
所谓记账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在账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方法。
会计学
5
单式记账法
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往往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通常只登记货币资金收支、往来款项的结算内容,而不登记实物资产的收付内容。
◆不能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会计学
6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登记的记账方法。
会计学
特点:
⑴复式记账法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⑵复式记账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作记录。
⑶复式记账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录。
8
二、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会计学
●会计等式反映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9
⑴账户
⑵记账符号
⑶记账规则
⑷试算平衡
会计学
2.复式记账法四要素(内容)
3、复式记账法的分类
复试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的不同分为: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以“收”和“付”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曾经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增减记账法以“增”和“减”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曾经用于商品流通单位。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企业应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
11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
记账符号
账户结构
记账规则及其运用
试算平衡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会计学
12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大约起源于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的意大利。
借 、贷的最初本意:“借”字表示借贷资本家放出的资本,反映其债权的增加,“贷”字表示借贷资本家吸收的存款,反映其债务的增加。
后演变成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脱离了其本身的含义。
会计学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表示不同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表示计入账户的借方;
“贷”,表示计入账户的贷方。
不同类型的账户“借” “贷”的经济含义不同。
三、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每一账户均分为“借方”和“贷方”,规定账户左方为“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
在一个会计期内,借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借方发生额,贷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贷方发生额。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的具体结构不同。
规律性:
1、各类账户登记增加数的方向与相应要素在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中的位置保持一致。
2、任何一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记录相反的经济业务内容,即若一方登记增加数,则另一方登记减少数.
3、若某类账户有余额,余额方向一般与增加方向保持一致。
16
(1)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结构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期末借方余额
★关于费用类账户结构的重要说明:期末在计算利润时,如果将费用类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下期初也不会有期初余额。
借 (如“银行存款”) 贷
期初余额 ××× 减少额 ×××
增加额 ×××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成本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
会计学
费用类账户
17
(2)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结构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期末贷方余额
★关于收入类账户结构的重要说明:期末在计算利润时,如果将收入类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下期初也不会有期初余额。
借 (如“实收资本”) 贷
减少额 ××× 期初余额 ×××
××× 增加额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