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心理学 当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教你如何应对家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部分 婚姻 20岁的时候我们拒绝婚姻 30岁的时候我们向往婚姻 40岁的时候我们厌倦婚姻 50岁的时候我们宽容婚姻 60岁的时候我们享受婚姻,但是却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无情。 其实,婚姻都一直没有变过,改变的只是我们…… 一 岁月如何影响婚姻 ? 1.祛魅效应 从一种新鲜和高期待到一种被现实打磨的世俗状态的改变 “月光和玫瑰变成烧饼和盘子” 发现对方与恋爱期间的巨大差异 恋爱是广告,婚姻是产品 恋爱时欺骗情境,婚姻是现实情境 大部分人对祛魅带来的变化都没有预期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结婚前 ↓: 他:太好了!我期盼的日子终於来临了!我都等不及了!?? 她:我可以反悔吗??? 他:不,你甚至想都别想!?? 她:你爱我吗??? 他:当然!?? 她:你会背叛我吗??? 他:不会,你怎麼会有这种想法??? 她:你可以吻我一下吗??? 他:当然,决不可能只有一下!?? 她:你有可能打我吗??? 他:永远不可能!?? 她:我能相信你吗? ??结婚后 ↑ 2.改变的花钱的方式 恋爱期间的娱乐开销被分配成生活开销和共同的家庭使用 3.对失去自由的体验 被限制的感觉和连接性的法律合同 4.性变化 性频率的减少 5.权力变化 男性倾向于失去权力,女性倾向于得到权力 “不平等的婚姻意味着平等的受苦” 二.婚姻曲线 婚姻满意度: U “少年夫妻老来伴” 瓦兰特(1983)采纵贯式的研究方法,以婚龄决定家庭情感质量,结果发现男女的婚姻满意度会随婚龄下降,但在结婚20 年后会开始回升 婚姻生活的满意度随着家庭的各个发展阶段而呈U 型曲线分配。 引自: 徐安琪 叶文振著 《中国婚姻质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引自: 徐安琪 叶文振著 《中国婚姻质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引自: 徐安琪 叶文振著 《中国婚姻质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三、婚姻的不同阶段 伯纳德 莫斯坦的研究,1987 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对于伴侣,有三类信息影响关系的发展: 刺激阶段:关系的开端,双方的吸引主要基于“刺激”信息,如外表、性别、年龄等明显的特征 价值阶段:吸引决定于双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一致性 角色阶段:角色的兼容性变得重要,伴侣们最终会发现他们在为人父母、事业、居家等各项生活任务中是否基本一致 四,婚姻的几个关键期 1.独联体——婚姻的磨合期 婚姻当中最严重的危机和情绪紧张就发生在磨合期 幻想破灭,现实来临 风花雪月-柴米油盐 角色、行为、生活方式的转变 重新评价和审视对方的过程 知道如何相爱,却不知道如何相处 相爱容易相处难 秘诀:1.求同存异 容纳双方在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婚姻期待、沟通方式、姻亲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发展两人都感到满足的新生活方式 婚姻里的两个人就像是两只刺猬,靠得太近,身上的刺会扎得对方很痛,离得太远,两个人又都会觉得冷 秘诀2:订立建设性的家庭规则 家庭公约、分工、协定等 一种认知结构,代表家庭对心理和社会性事件的法则化的看法和规定性。 决定了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或必须做什么,所以,它可以被看成是关于道德准则的陈述。 家庭生活规则也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到所谓的道德情感:愤怒、社会焦虑、若干形式的抑郁、羞耻、内疚、猜忌和嫉妒等等。 周一到周五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周六我做少爷,你做佣人,周天你是少爷,我是佣人 每天早上你起床做饭,饭好后叫醒我 永远都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 不管如何生气,在他人面前都要摆出相敬如宾和睦恩爱的样子 争吵要就事论事,不许翻旧账、不许抓小辫子 夫妻磕磕碰碰是寻常事,不可记仇,不可恼羞成怒、不可轻易说离婚 今日事今日毕,吵架不能隔夜。 去你家我干活,去我家你干活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和我妈争吵,你受了什么委屈可以回家拿我出气 今年去你家过年,明年去我家过年。给双方老人的礼物钱财均等。 在双方父母面前,只能说对方的好话,不能说坏话 不管争吵谁对谁错,你必须先道歉示好 你要永远宠着我,把我当宝贝,永远爱我 每天下班回到家,饭菜就应该摆在桌子上,否则妻子就没有尽到责任 丈夫永远都不用做家务,永远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每个周末都要陪妻子逛街、给她拿包,给她买吃的,买穿的,听她发牢骚,还要经常对自己不是有钱人表示很歉意。 不能在妻子面前夸赞别的女人 每次吵架说话之前从一数到十 2.婚姻中的“第三者”---子女的到来 父母的角色转换,这可能动摇到婚姻的基础。 夫妻失去独处与亲密的空间时间 家庭重心的转变 “这是婚姻脆弱的一个阶段。孩子小,压力多,较少关注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所以人们可能变得很疏远,加上压力大,他们会感到非常内疚和气愤。” 3.中年家庭-婚姻的低谷期 《当爱已成往事》 价值观的差异 互信程度偏低 沟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