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各种呼吸治疗器械污染: 如呼吸机管道、气囊复苏器、氧气管道、湿化瓶、雾化器等,可产生大量细菌;呼吸机回路冷凝水排出被忽视,气囊复苏器未单人单用等都会造成感染性肺炎。 4、新生儿监护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机械通气患儿操作非常多,如手部清洁消毒不够,易造成相互交叉感染。 ;.; * 四、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精心的护理能明显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取得满意的疗效至关重要; 机械通气中护理水平的高低是危重新生儿能否抢救成败的关键 。 ;.; * 一、上机前呼吸机的护理 仔细检查各电源线,氧气管道及其连接; 湿化器加水至标准刻度线; 测试呼吸机各种机能和运转情况包括(1)漏气测试;(2)报警系统检测;(3)压力传感器检测; ;.; * 一、上机前呼吸机的护理 设置呼吸机基础参数; 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机。 患儿床旁备有人工简易呼吸机及吸痰装置,且性能良好。 ;.; * 二、上机前患儿的护理 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 清洗干净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协助医生使患儿仰卧,肩部稍抬高,头低位; 插管过程中及时吸取鼻咽分泌物; 观察胸部起伏,用听诊器听诊左右胸前部及两腋下区,以确认气管导管的正常位置及通畅性,防止单肺通气。 ;.; * 三、机械通气中的护理 1. 保持气管插管固定良好 ①固定环路位置,以防气管插管的牵拉,严防人工气道移位; ②约束患儿手脚,以防拉脱气管插管及 意外拔管; ③测量外露长度,防止脱管。 ;.; * 2. 保持气道温化、湿化 ①吸入气通过湿化器加温、湿化后,吸入气湿度调节在35℃~37℃,温度维持在60% ~70%; ②每次吸痰前,向气管内直接滴注生理盐水0.5 ~1 ml,以湿化气道; ③注意观察湿化器的存水量,及时添加蒸馏水,避免干吹; ④及时倒去集水杯里的冷凝水和管道内的积水。 ;.; * 3. 正确有效的吸痰 ①定时翻身、拍背,每4~6 h一次,拍背时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有节律地迅速叩击患儿背部; ②根据呼吸机参数、患儿面色、肺部痰鸣音、口鼻分泌物多少判断是否需要吸痰,避免盲目吸痰,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 ;.; * 3. 正确有效的吸痰 ③根据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一般是气管插管内径的1 /2~2 /3为宜; ④吸痰前将氧气浓度调至100% 1~2 min,或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待SpO2 升至95%以上再吸引; ;.; * 3. 正确有效的吸痰 ⑤首先将导管前端放无菌生理盐水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无负压情况下轻柔插至气管内导管的远端,退出1 cm再加负压,边旋转边退出吸引,切忌上下抽吸,时间不宜超过15 s,负压不宜超过20 kPa。吸痰过程中,如SpO2 降至85%以下,应暂停吸痰,立即予复苏囊加压纠正缺氧待SpO2 上升至95%以上再继续吸痰; ;.; * 3. 正确有效的吸痰 ⑥最好两人配合操作,新生儿躁动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⑦吸痰完毕, 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后接呼吸机通气, 待SpO2 达95%以上,将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 ⑧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用物严格灭菌,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病原菌的繁殖. ;.; * 4.合理规范的鼻饲喂养 患儿头高较低位,头偏向一侧,倾斜30-45度; 少量持续泵入,降低胃内容物,防治反流; 每次注奶前回抽,如残留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减量或停喂1次; 采用口腔插入鼻饲管,避免鼻腔插入。 ;.; * 5.掌握各种报警的意义,保证病人的安全 ①电源插头脱落,重新连接。 ②停电时,迅速至病人床旁脱机,使用简易呼吸机进行人工给氧,严密监控。 ③对于一时无法查明的原因,立即用人工简易呼吸机或 换另一台呼吸机。 ;.; * ;.;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12 100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陈运彬 ;.; * 一、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作用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指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时而建立人工气道,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 机械通气是目前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部分患儿需要持续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相关的并发症。 ;.; * 二、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反复呼吸暂停,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节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