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ppt

发布:2021-06-11约3.98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址:广东省四会市前进路3号 电话:0758-3376106 传真:0532 邮箱:0251869@. 邮编:526200 一、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目的 保证有效通气——排出CO2 保证有效氧气——摄入O2 二、呼吸机常用参数的了解 控制机械通气(CMV) 容量控制/辅助通气(A/C) 间歇指令通气(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间歇正压通气(IPPV)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高频震荡通气(HPOW) 常用机械通气方式 二、呼吸机常用参数的了解 最大吸气压力(PIP) 呼吸气末正压(PEEP) 呼吸频率(RR) 吸气时间(Ti)吸呼比(I/E) 吸入氧浓度(Fio2) 潮气量(Vt) 二、呼吸机常用参数的了解 最大吸气压力(PIP): 无呼吸道病变,早产儿呼吸暂停时,15~18cmH2O RDS,肺不张,胎粪吸入,肺炎时,20~25cmH2O (超过30cmH2O建议用高频) 呼吸末正压(PEEP): 无呼吸道病变时:2~3cmH2O 胎粪吸入,肺炎时:2~4cmH2O 肺不张,RDS时:4~6cmH2O 肺出血时适当提高,不超过10cmH2O,具体根据血气调整 呼吸频率(RR):无呼吸道病变时,20~25次/min 有呼吸道病变时,30~45次/min 二、呼吸机常用参数的了解 吸气/呼气时间比值(I/E): 无呼吸道病变时,吸气时间0.5~0.75s 肺不张,RDS时I/E,1:1~1:1.2 胎粪吸入、肺不张时I/E,1:1.2~1:1.5 吸入氧浓度(Fio2): 无呼吸道病变时,Fio2≤40% 有呼吸道病变时, Fio240%~80% (预防氧中毒:严密监测Fio2 、Pao2、PaCo2) 潮气量(VT):新生儿6~8ml/kg 调整呼吸机参数(医生负责) 二、呼吸机常用参数的了解 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报警项目 常见原因 处理方法 低压报警 通气回路脱接 迅速接好脱接管道 高压报警 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②通气回路、气管导管打折 ③人机对抗 无菌吸痰,调整导管位置和报警上报,药物对症处理 气源报警 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对称 (压缩泵不工作或氧气压力下降) 对因处理 气道高温 ①湿化器内液体过少 ②体温过高 加灭菌水或蒸馏水 对症对因治疗 窒息报警 呼吸暂停 自主呼吸停止 触发敏感度调节不当 对因处理 三、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无创辅助通气 鼻沟式 水胶体 三、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有创辅助通气 检查呼吸机各管路是否连接正确、插好机器电源。 连接空气和氧气管道,湿化杯加灭菌注射用水。 打开主机、显示器的开关;调节湿化温度37~39℃。 心电监护、输液泵、吸痰装置、吸氧装置。 抢救箱(各型号气管插管2条、喉镜、弹力胶布、听诊器、导丝、复苏囊、无菌手套) 仪器设备功能完好 三、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体重(kg) 插入深度(cm端唇距离) 1* 6~7 2 7~8 3 8~9 4 9~10 *新生儿体重<750g,仅需插入6cm 胸廓起伏对称 听诊器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是腋下,且胃部无呼吸音,无胃部扩张 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心率、肤色和反应好转 有条件可使用呼出气CO2检测仪确定导管位置 X线检查 如何确认气管插管位置? 三、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隆突上0.5~1cm (第二肋间) 隆突 R 胸部X线 如何确认气管导管位 置? 四、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 呼吸机环路处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气管插管固定 加热湿化 吸痰 缩短气管置管时间 四、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气道 固定 畅通 无菌 安全 体位 湿温 排痰 舒适 气道管理—体位 30° 翻身:左→平→右→平→左 无禁忌症:15°~30°斜坡卧位,垫高颈肩部2~2.5cm,头部稍微后倾 开放呼吸道 ? 气道管理—湿温度 机械通气时气道湿化的变化 输送干冷的医用气体使肺部丧失更多的水份 身体的自然生理湿化系统被绕过 -----肺部感染率随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