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展心理学第7组.pptx

发布:2017-05-27约2.83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目录;绪论;;绪论;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总结;;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研究;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第一节 前言语发展;2,语音的听觉偏好 表现:婴儿对某些语言的喜爱甚于其他声音 对语言形式的偏好——“妈妈语” 妈妈语:也称儿向语言,是母亲指向婴儿的特定语言形式, 有语词少,语速慢,发音清晰和音调高度夸张等 特征。妈妈语具有某种强烈的起伏感,更可能吸 引婴儿注意。 作用:①有助于提高婴儿倾听的可能性 ②婴儿更容易辨别音位范畴;阶段;4,牙牙学语 含义:将元音和辅音相结合连续发出,和语音极为相似 发展趋势:4—6个月出现,9个月到达高峰,12—18个月消失 生物基础:①世界各地的婴儿牙牙学语的时间相同,发音 相似 ②聋哑儿童也有牙牙语 ③通过模仿或选择性强化不能改变牙牙语声音 的种类 经验影响:①聋哑婴儿牙牙语开始迟,结束早,形式缺少 变化 ②没有文化差异的牙牙语大致在十个月时消失 ③需有机会练习和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 理论解释:连续性假设和非连续性假设;二、婴儿期的交流发展 1、婴儿的非言语互动 婴儿的先天倾向:早期偏好 婴儿的社会互动: (1)出生4——5个月:涉及父母,打破成人间的 互动规则,形成依恋 (2)5——6个月:关注物理特性 (3)约9个月:表现出社会参照行为 2、婴儿的非言语反应和手势行为 作用:表达愿望,指示交流,表示客体或事件;一、语义的发展——语义:某种语言的意义系统 1、词义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长(命名骤增) (2)词类范围的扩大 (3)词义的扩张与缩小 2、句义的发展 (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P200) (2)儿童的语义综合(P201);一、先天论 1、转换生成说 强调先天过程与生物机制; 儿童生来具有独立于其他认知过程的特殊脑机制; 决定幼儿能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法能力—— 普遍语法知识; 语言可用两种结构来描述: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化的过程; 原则与参数理论 2、习得性理论 ;二·认知发展模型 年龄很小的儿童也拥有大量认识; 儿童不仅是习得一组抽象的语言规则,而且习得了能映射到他们已有的认知概念中的具体语言形式。 1,皮亚杰的语言习得观 观点:符号功能是语言发展最一般的认知前提;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2,信息加工观 联结主义模型 3,语义引发研究(P214-215) ;三·环境和学习理论 1,模仿说 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 (1)早期机械模仿说:忽视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是有选择性的 2,强化说 (1)强调强化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2)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言的 (3)强调强化依随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说 话是对环境中语言的刺激做出语言反应 3,机能主义观 (1)强调社会情境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习得语言的首要动机在于交流观点和为人理解 (3)儿童从言语中抽取意义而不是结构 语觉论——儿童语言获得新论 ;情绪发展;第八章人格发展;第二节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一.依恋 依恋:指的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1.依恋的发展 (1)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 (2)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6个月) (3)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7-24个月) (4)交互关系形成期(24个月以后) 哈洛的恒河猴研究 2.依恋的测量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 3.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回避型依恋,不安全-抗拒型依恋,不安全-混乱型依恋 ;4.影响依恋的因素 (1)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2)儿童的特点 (3)文化因素 5.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1)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 (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