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秋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1新版沪科版.doc

发布:2025-04-07约2.4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材分析】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北京市义务教化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中的内容。流体压强规律是学生学习完静止液体、气体的压强学问之后,提出的一个探讨问题。本节所探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也有重要应用。所以,本次课对培育同学的探究实力有很大的价值。

【学生分析】

1.初二同学具有剧烈的新奇心和探究爱好,但他们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不具备独立完成探究的实力。

2.同学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相识比较少,这就须要老师在课上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发问题,为同学顺当完成探究进行必要的铺垫。

3.班级中的同学基础和实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实施分层小组探究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同学对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相识特殊少,他们很少思索过相关问题。但本节的内容和同学的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比如:飞机为什么能升空,为什么在火车站等车时要站在黄色平安线以外,喷雾器、汽车化油器的原理等。所以,我从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用对比试验激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

2.指导探究,提高实力:为了让同学能够有效地进行探究,我变更教材所支配的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实行分组试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利用“学习指导卡”指导同学,让同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学问、提高实力,为突破变更流速和显示压强方法的难点做好铺垫。

3.体验过程,渗透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过程中,我通过“探究指导卡”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进行科学探究,让同学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驾驭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实力、创新实力和相互沟通、合作的实力。

4.学问拓展,培育实力:通过引导同学分析喷雾器、汽车化油器、飞机升空及轮船相撞的原理等内容提高同学利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5.关注社会,渗透科学价值观:通过分析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所带来的问题,培育同学关注生活、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试验、对比、设疑、启发、探讨、沟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手段让同学在主动主动的课堂氛围中经验探究过程,体会探究方法,学习物理学问,提高实力。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通过探究过程,归纳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说明喷雾器原理、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缘由等相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与试验,培育同学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

2.通过详细的探究过程,培育同学科学探究实力、合作沟通实力。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对比试验,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及探究的欲望。

2.通过试验探究,使同学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胜利的喜悦。

3.通过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危害并存的事实,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难点是变更流速的方法和显示压强的方法。我在同学分组探究前用“学习指导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探究过程中又为各组同学供应了相应的“探究指导卡”,以帮助同学顺当完成科学探究。

【教学资源】

分组探究试验的自制试验装置(8个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的装置)、自制机翼升力演示器、自制流速和横截面积关系的演示器、多媒体和相关的自制课件、学习指导卡、八组不同探究试验的探究指导卡、喷雾器、鼓风机(7个)、微小压强计(8个)、铁架台(9个)、漏斗、乒乓球、烧杯、升降台、滴管、红墨水。

【教学流程】

对比试验引课

对比试验引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试验探究

试验设计引导

分组试验

变更流速

显示压强

自选试验

试验设计

分析结论

应用拓展

代表老师

代表学生

师生互动

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演示对比试验

1.把乒乓球放在桌面上,然后吹气。

2.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松手后,乒乓球自然落下。

3.用吹风机吹漏斗下的乒乓球,并转动变更漏斗口的朝向。

4.利用课件引导同学分析,使其相识到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

5.引导同学联想到液体压强也可能和流速有关。

6.说明: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7.提出探究内容,板书课题。

引导同学思索:设计试验时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须要变更的物理量是什么?

利用“学习指导卡”逐步引导同学,想出变更流速的详细方法。

1.引导同学想出变更气体流速的详细方法。

(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说明。)

2.引导同学想出变更液体流速的详细方法。

(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说明。)

3.老师总结归纳变更流速的详细方法。

(二)引导同学思索测量压强的方法

1.用微小压强计的实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