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pdf

发布:2024-03-29约1.26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曲式与作品分析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1

目录

1

结构总览,背景资料…………3

2

引子,呈示部…………………5

3

展开部…………20

4

再现部…………

背景介绍: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

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本曲

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

2

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

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

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

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

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

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速度:Grave

结构图示:

3

呈示部

4

一.旋律图示:

主部

连接部

5

6

副部一

7

副部二

8

结束部

9

三.旋律外形

主部

主部由两句构成,皆是先扬后抑的写法,所以是先上后下的走向。

连接部。

开头有两次向下的重复运动,中间部分上行较多,尾部再次下行,所以为抑扬抑

的写法。

副部一

从图上看,起音落音位置有所改变,大致为上扬的写法。

副部二

先上后下,为先扬后抑的写法。

结束部

先上后下,即先扬后抑。

四.音列

主部

连接部

10

副部二

结束部

五.音域分布

主部

主要分布在c1~c3之间,由于在c2~c3间上行后有下行,所以在此段区间音的分

布较密。

连接部

音域为#f~降e3,在c1~a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一

此部分包含了很多大跳,横跨多个区间,其中音在a1~降b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二

音域为g1~f3,其中在降e2~降e3区间内分布较密。

结束部

结束部较短,音域从d1~降e3,在此音域的中间部分分布较密。

六.骨架音

主部

起音:c1落音:c2重音:c1f1c2f2c3e2长音:c2最高音:c3

最低音:c1

连接部

起音:b1落音:a重音:g2长音:g2最高音:降e3最低音:#f

副部一

起音:降B落音:降b1重音:降B降b1长音:降g2f2最高音:降b2最

低音:降A1

副部二

起音:降e2落音:降b1重音:降e2降e3降b1长音:降e2最高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