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手术的的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手术的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剥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剥除术56例,术中用单级电凝在卵巢表面稍薄处切开长约1~2cm,用分离钳沿切口撕开包膜,轻轻分离包膜与瘤体。如发生瘤体破裂,立即吸除溢出囊外的组织。结果 无1例中转进腹,术中瘤体破裂20例;取出瘤体后盆腔冲洗液中,26例发现了少量油滴,无毛发和块状脂肪。42例患者随访,术后3~6个月B超检查卵巢结构及排卵正常,女性激素正常,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无月经紊乱。结论 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电凝,保护卵巢功能,避免瘤体破裂,切下的成熟畸胎瘤装入标本袋中,可减少肿瘤内容物对腹腔的污染。
[关键词] 腹腔镜;畸胎瘤;剥除
[中图分类号] R711.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63-02
腹腔镜已成为治疗直径10cm的卵巢成熟畸胎瘤的常用手术方式。我院于2005年3月~2008年6月行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剥除术56例,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年龄17~36岁。术前经超声检查,有典型的卵巢成熟畸胎瘤的影像学特点,肿瘤直径2~10cm,其中6例为双侧性。血CA125、AFP均正常,CA199正常或稍偏高。术前排除畸胎瘤恶变可能,既往又有腹部手术史者8例。所有患者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1.2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静脉麻醉,病人仰卧位,脐孔旁左右侧分别用巾钳向上提起腹壁,脐孔下缘弧形切开皮肤1.0~1.2cm,气腹针于皮肤划开处90°穿刺进腹腔,确认进腹后连接自动CO2气腹机,气腹成功后,拔出气腹针,于穿刺点90°放入直径10mm鞘卡,取出管芯,连接自动CO2气腹机,置腹腔镜镜体,打开冷光源,探查各脏器,病人头低脚高位,暴露盆腔脏器,于左右下腹部分别在腹腔镜监视下透光避开腹壁血管,进行第二,三鞘卡穿刺(直径一般5mm,需要时10mm),去除管芯,用单极电凝在卵巢门对侧、卵巢表面稍薄处,沿卵巢横轴方向点切开1~2cm的小口,深达肿瘤囊壁前。
用分离钳夹持切口两侧缘向外牵拉,钝性撕开包膜,轻压瘤体,逐渐分离肿瘤包膜,于较粗血管,用薄剪电凝后剪开,剥出瘤体装入标本袋。若在剥离过程中瘤体破裂,立即用吸管吸除自破口外溢组织,剥除肿瘤放入标本袋如果卵巢被畸胎瘤组织污染,立即冲洗卵巢,冲洗液流入标本袋,剩余卵巢组织电凝止血必要时2-0可吸收线缝合重建卵巢组织,自脐部或扩大下腹穿刺口提出标本袋,在袋内剪开肿瘤用塑料吸管吸除脂肪组织,弯血管钳取出固体成分,取出标本袋,用温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腹腔及鞘卡穿刺口。术中抗生素应用,术后应用2d。
1.3随访
随访时间3个月~1年。B超监测排卵检查卵巢结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
2结果
56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64.5min,其中完整剥除36例,术中破裂20例,术后病理均为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所有患者24h后拔除导尿管恢复饮食,所有患者均无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无化学性腹膜炎。
在冲洗盆腔时,28例冲洗液中可见少量油滴,所有病例冲洗液未见毛发和脂肪组织,42例患者随访,术后3~6个月B超检查卵巢结构及排卵正常,女性激素正常,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无月经紊乱。
3讨论
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良性卵巢肿瘤,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双侧占10%~17%[1]。对这些病人要考虑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及生育问题,减少盆腔污染及粘连,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2]。快捷、微创、美观等特点为妇科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和推崇,虽然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不再是困难手术,但如何尽量避免过度电凝对卵巢功能损害,避免术中瘤体破裂和减少肿瘤内容物溢漏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3.1保护卵巢功能
卵巢手术有诱发卵巢早衰的远期并发症可能,对尚未生育及年轻患者,术中尽量减少对卵巢电凝,尤其是卵巢门部位,尽量保留肉眼可见卵巢皮质,局部留置防粘连膜或蛋白凝胶,即有利止血又防粘连,最大限度为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创造条件[3]。
3.2避免瘤体破裂
选择卵巢皮质较薄处为切开部位,较厚处切开易损伤卵巢,而且由于不易估计囊壁所在深度而易切破囊壁,切开时点状切开,各切开点连成1~2cm的切开线,这样容易掌握切开深度,即使破裂也是点状破裂,一般不会引起大量肿瘤内容物外溢[4]。分离和剥除囊肿时必须细致耐心操作,虽然费时但对防止囊肿破裂非常重要。
分离包膜与瘤体可采用钝、锐结合的方式。沿卵巢切口钝性撕开包膜,可减少损伤血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