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海关安保华.pptx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及海关监管有关情况介绍;一、加工贸易(保税加工)基本情况介绍;;;(二)加工贸易面临的困难
1、负面争议
冲击民族产业;占有国内有限资源;享受特殊优惠,少税收贡献;环保代价大;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成因。
2、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本土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偏低;经济过热、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两高一资”比重偏高、贸易磨擦压力
;
3、加工贸易管理方面困难
“遍地开花、漫山放羊”;对加工贸易管理定位不同,政策不配套;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相适应的管理相对落后;企业守法自律意识差,监管风险高(保税综合税率22%);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及带来的影响
(一)、经常调整的加工贸易政策性
1、1998年前防范为主和内部制约的措施
(1)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收紧
(2)海关建立了以“三支力量”为代表的稽私机制,加强了内部制约
(3)加强防伪手段,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2、建立台账制度,实行“两个分类”管理
(1)建立“银行保证金”,“空转”和“实转”
;(2)实行A、B、C、D分类管理
(3)对高税率,国内需求量大的商品实行“敏感商品”管理
3、建立H883加工贸易子系统
彻底解决加工贸易“底账”问题
4、出台便利大型企业的优惠政策
解决“突出重点”,把握进?的“大头”
5、发展保全式的“围网”管理;(二)、从科学发展观出发,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调整(139、145、82、17、46号文件出台)
1、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与出口退税关联;
2、主要涉及“两高一资”和难以管理产品;
3、17号文及补充通知的微调内容
(三)、44号公告出台(加工贸易限制类)
1、出台背景
2、主要内容
(1)台账制度内涵发生较大变化
(2)扩大了限制类商品范围
(3)限制类商品管理方式变化
;(4)限制类商品台账保证金管理原则
(5)部门间职责划分
(6)政策调整的过渡管理措施
(7)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企业的资质认定
(8)政策调控地区范围
(9)企业申报责任
(10)例外条款
(11)系统过渡期的海关操作
(12)电子账册联网监管企业审批与备案
(13)联网企业管理系统应对;(14)台账保证金计算
限制类进口商品
应缴纳台账保证金=全部限制类进口商品应缴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之和x50%
限制类出口商品
应缴纳台账保证金=保税进口料件备案总金额x(限制类商品出口备案金额/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备案总金额)x综合税率x50%
(四)海关总署46号公告
是执行44号公告的具体操作细则;(五)调整对沿海地区企业及管理部门影响较大
1、由于“多备”原因,近期不会有太大影响
2、台账制度变化,造成联网监管模式改变,审批手续增加,纸制批件使用
3、企业成本加重,承担汇率升值和利率损失
4、可能造成一些企业工人下岗
5、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优惠政策对向“中西部转移”造成压力
6、管理部门管理模式倒退
7、调整的可能依然始存在,企业压力不减
8、如何调整比较为合理
;(六)、调整后的加工贸易政策对中西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1、加工贸易限制类不同区域区别政策改变了加工贸易的整体管理模式
2、B类企业管理等级提升使90%企业受益
3、税收保全,促进了物理围网保全
4、产业链延长导致的深加工结转和外发加工为中西部带来商机
5、保证金产生的“成本”更加突显了中西部劳动力、能源、生产场所优势
6、特殊区域和保税埸所物流为“境外游”提供了解决途境
;(七)、调整后的加工贸易政策对特殊区域和保税埸所带来了新的机遇
1、企业、商品分类管理突出了特殊区域优势
2、加工贸易禁限政策调整为特殊区域和保税埸所带来了机遇
3、税收保全,促进了物理围网保全
4、产业链延长导致的深加工结转为出口加工区带来商机
5、入区全额退税强化了特殊区域优势;(八)、如何适应转型和调整的加工贸易政策
1、调整心态、跟上形势,适应转型升级
2、充分运用现有法规降低损失
3、鼓励限制类产品“入区”发展
4、运用特殊区功能及时办理出口核销手续
5、运用保税物流场所降低运营成本
6、手册备案要真实有效,避免“虚数”
7、避免“大手册”,加快核销速度
8、关于特殊原因无法延期问题;三、海关对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管理改革实施情况
(一).加工贸易管理改革初期做法
1防范为主,偏重管理内部制约的改革措施
2采取“企业、商品分类”和“台账”制度的改革
3建立加工贸易子系统的电子底账
4方便大中型企业的优惠措施;(二).构建新型海关保税监管体系
1创新保税监管理念
保税加工,是指经营者经海关批准,对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的货物,进行实质性加工或装配以及相关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