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排放口方案最终概念.doc

发布:2017-01-06约6.06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工程的2个排放口分别位于观澜路雨水的南北两端,南部排放口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防潮井(EY-2)一座,平面尺寸10.15×10.6米,基础为6米长木桩基础,共183根,底板顶标高为0.78米;防潮井两个方向接口采用2.4×2.4米现浇钢筋砼渠道,长度为107.42米。 北部排放口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防潮井(EY-1)一座,平面尺寸10.15×10.6米,基础为6米长木桩基础,共192根,底板顶标高为0.87米;防潮井两个方向接口采用2.4×2.4米现浇钢筋混凝土渠道,长度为177.7米。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主要工程量: 南部排放口钢筋量为32.04t,混凝土量为321.95m3; 北部排放口钢筋量为31.6t,混凝土量为318.7m3 预埋钢管316L:6米 叠梁闸门: 36块 排水检查井:4座 主要机械、材料及人员配备: 1、主要机械 挖掘机:4台(其中一台为长臂型;一台备1.5t振动锤)、推土机:2台、汽车吊(40t):1台、抽水泵、12台、自卸汽车5辆、发电机1台 2、主要设施材料:12m、8m拉森式Ⅳ型钢板桩、脚手管、钢模板、建筑木模板、40*80木方、100*100木方、脱模剂、钢丝绳。 3、人员配备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2名。 序号 工种、级别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机械司机 人 12 2 电 工 人 2 3 焊工 人 2 4 钢筋工 人 12 5 混凝土工 人 6 6 普 工 人 30 7 木工 人 12 8 合 计 人 76 工程现状及考虑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案 通过现场踏勘和放线,南北两侧防潮井均位于已完工的真空预压场地上,原地面标高5.4m,场地为粉砂。北部防潮井距北侧未真空预压淤泥区约7米,拟建方涵渠道有约39m在未真空预压区内;南部防潮井距南侧未真空预压区约16m,拟建方涵渠道有约36m在未真空预压区内。(详见附图1、2、4、5) 1、防潮井施工说明 结合现场条件和建设方提供的地质资料,以及施工计算,对本工程两座防潮井均采取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方案。在打设钢板桩之前,为减少场地荷载,对原场地1.8m厚粉砂先予以挖除至标高3.72m时,然后打设钢板桩。再开挖基坑土方至钢板桩顶下1.8m,进行钢结构围檩、支撑,完成后再继续开挖至钢板桩顶下3m,支设底部围檩,最后挖至设计标高。开挖前及整个开挖过程中均保证基坑邻侧降水井点不间断排水,以确保通过降水减少土体含水重度及开挖过程不带水作业,并防止流砂。最后在保证坑底干燥条件下进行打桩、回填碎石垫层、防潮井制作等工作。(详见附图6) 2、方涵段施工说明 由于南北防潮井出口侧钢筋混凝土方涵在平行半圆体防波堤段大部分位于未真空预压区域内,南部原地面标高为4.5米,北部为3.9米,整个区域目前全部为淤泥,施工之前计划先进行回填挤淤,然后在临时通道与方涵间打设钢板桩后,再反开槽施工方涵。为保证钢板桩支护稳定,采取打设钢板桩拉锚。因靠防波堤侧施工方涵受邻海侧潮水影响较大,为减少潮水渗透对施工的影响,除在开挖的基槽内用水泵排水外,同时还在防波堤外侧码放粘土袋挡水,以创造相对干燥的条件进行方涵的制作。真空预压区内方涵采取挖降水坑降水后直接挖槽方式施工,局部弹软打设钢板桩支护开挖。(详见附图1、2、3) 3、入海口段施工说明 南北方涵穿越防波堤入海口处先进行袋装土挡埝施工,围合后形成施工区,再破除半圆体。穿越防波堤处方涵采用预制方涵,以利于尽快安装完成和恢复。围合方式详见附图1、2。 具体施工方法 1、北部排放口施工顺序: 2、测量放线 施工前,首先要根据轴线交叉点坐标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程序定出轴线。桩的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和50m钢尺相结合放样,并采用拉线控制;标高的放样采用水仪,配合水准标尺进行。采用钢板桩在打完钢板桩之后,桩顶以下1.0m处设置一道钢围檩。 钢板桩。施工机械采用履带振动锤。 钢板桩打入施工: (1)打设施工的主要工序和顺序: 施工准备→备桩→打桩机移位、调平→吊桩→调整桩位和垂直度→插桩、沉桩→观测垂直度→调整桩位→沉桩到位→移机至下一桩位→检查验收。,土方开挖至板桩顶以下米处,进行围檩支撑施工。 围檩制作及安装:围檩及支撑。钢板桩拔出:采用履带配合振动锤拔桩。 钢板桩拔除施工的主要工序和顺序: 拆除围檩及支撑→运桩机就位→拔桩机移位、调平→振动锤就位、夹持桩顶→振动锤边振边提升→拔桩出地面→吊桩到运桩机→移机至下一桩位→检查验收。m以上,拔桩顺序与打桩顺序相反。拔桩时振动锤产生强迫振动,破坏钢板桩与周围土体间的黏结力,依靠附加的起吊克服拔桩阻力将桩拔出,对拔桩产生的桩孔及时回填密实。 (4)钢板桩拔除须注意的事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