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浅海海水钻井液的体系及其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胜利浅海海水钻井液的体系及其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胜利浅海海水钻井液体系及现场应用情况,阐述了该地区各地层的特点及针对各地层特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介绍了钻井液施工工艺、复杂情况的处理。实践表明,目前应用的多种海水钻井液体系能较好满足胜利浅海地区不同类型井的勘探开发和油气层保护要求。最后指出了海水钻井液体系的发展方向,为海上钻井液的施工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浅海钻井;钻井液体系;处理剂;钻井液性能;油气层保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185.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水平的逐步提高,胜利油田在浅海区域的勘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丛式井的井距越来越小、造斜点越来越高、井斜和水平位移越来越大;水平井、分支井数量逐年增加;多靶点五段制三维饶障井增多。另一方面,国家海洋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油公司对钻井液体系的油层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工程、地质及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现场实践,开发并应用了一系列优质、高效、环保的钻井液新型处理剂和体系,形成了适应胜利浅海区域不同井深、井型的海水钻井液体系,包括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钻井液、聚合醚钻井液、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铝胺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等,分别在埕北、埕岛、桩海、青东等区块得到了成功应用。
胜利浅海地区地层情况异常复杂,自下而上发育有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新生界明化镇组地层的岩性以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其中馆陶组上部地层为沙泥岩互层,下部为砾状砂岩夹泥岩,沙二段为砂泥岩互层。沙三段地层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夹粉细砂岩。沙四段上部岩性为灰色泥岩夹粉砂岩,下部以棕红、绿灰色、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套砂砾岩。中生界含大套深灰色安山岩。钻探施工中,馆陶组以上地层岩石孔道发育良好,具有渗透性强的特点,钻井过程中易形成虚厚泥饼引起井下复杂;沙二段砂泥岩互层易水化分散而形成不规则的锯齿形井壁;沙三段深灰色泥岩水敏性强,且软硬交替,极易坍塌,使井壁失稳。以上地层特点是胜利油田浅海地区井下易出现复杂情况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对浅海地区的液技术研究,确立了一系列适应于该地区地层特点的钻井液体系,满足了浅海钻井施工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浅海地区地层特点及钻井液技术措施
平原组地层主要岩性为灰黄色粘土及松散砂岩互层,胶结松散,易坍塌,海底有淤泥层,所以要保证封井泥浆较高的粘度和较好的护壁性,确保套管的下入。
明化镇地层水化分散性强,易造浆,易缩径,易泥包。钻进时要保证钻井液中聚合物的含量,保证钻井液的抑制性,同时充分利用固控设备,清除有害固相,抑制地层造浆,预防缩径、泥包。
馆陶组、东营组地层具有一定造浆性,易缩径,易掉块、坍塌,易粘卡。所以在保证聚合物含量的基础上,适当控制失水,改善泥饼质量,并加入防塌剂,维护井壁稳定。馆陶组易发生漏失,要注意防漏。
沙河街段地层岩性硬、脆,极易掉块、坍塌,尤其是埕北地区沙三段的油泥岩,其地层应力大,而且属于高压低渗地层,钻进中油气侵严重,所以该段坍塌严重。胜海10井由于此段的坍塌导致井内复杂、长时间划眼后越划越浅;埕北32井也因此井段的坍塌掉块而导致多次电测遇阻,所以在该在进入该地层前要加足有效的防塌剂,打开油气层后根据后效情况及时提高密度,平衡地层压力,维护井壁稳定。
中生界、古生界及太古界的潜山地层易发生漏失。古生界、太古界地层一般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片麻岩,缝洞发育,孔隙富含油、气、水等流体,易发生井漏和井涌。埕北38井、埕北303井均在太古界潜山地层发生漏失,所以该井段要注意防漏,垦东地区存在易塌地层。垦东古2井在中生界地层因玄武岩的坍塌而导致卡钻、填井,所以要注意地层预测,如有该地层要提前加入防塌剂,并提高钻井液的密度和粘度。另外该井段地层较硬,要防止地层掉块卡钻。
2在浅海地区应用的主要钻井液体系
2.1 低固相聚合物海水钻井液体系
低固相聚合物海水钻井液体系主要由包被剂PAC141、KPAM,滤失控制剂SR-1等组成。该体系应用的包被抑制能力强,滤失量易控制;同时,处理剂品种少、加量小、效果好,可在井深小于4500m的低密度(密度小于1.5g/cm3)井进行应用。主要处理剂滤失控制剂SR-1是以乙烯基单体(AM、AA、AS、AN) 和煤焦油树脂为原料共聚的产物,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降滤失剂可抗温150℃,抗盐6%,抗钙镁离子2500mg/L 以上,粘土容量17.5%(体积比)。在海水钻井液中加入1.0% SR-1,钻井液滤失量由60-70mL降低至8mL以内,同时,钻井液粘度可保持基本不变,提高了该井的高温稳定性。其生物毒性指标可满足国家海洋局的环保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