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ppt

发布:2017-05-27约3.76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 一、生态问题的现状 二、生态文明的兴起 三、生态发展的途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四、案例分析 观察下图, 想一想, 我们生活中存在什么污染?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 乱砍乱伐 白色污染 电磁辐射 酸雨 臭氧消耗   2009年,一位海洋摄影师在北极地区偶然拍摄到冰盖融化形成的天然雕塑——一张哭泣的脸。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正如学者所言,“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要命”。 2010年3月16日,广西东兰县班丘水库库底土地因干旱出现了10厘米左右的裂缝。 睡的好香啊 ZZzzz “地毯”都没有, 咋睡觉啊? 现在 曾经 指标 临界点 当前值 评估 海洋酸化 全球文石饱和度比率 2.75∶1 2.9∶1 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洋超出警戒线 臭氧浓度 平流层臭氧浓度 276个多布森单位 283个多布森单位 安全但亟待改善 淡水消耗量 淡水年消耗量 4000立方公里 2600立方公里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生物多样性 百万物种年灭绝数量 10 100 严重超标 氮磷循环 大气年固氮量 350万吨 1210万吨 严重超标 土地使用率 用于耕种的非冻土比例 15% 12%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二氧化碳浓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350ppm 387ppm 超出极限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7大极限 我国 30年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和多重制约 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源贫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大量消耗能源,透支环境。 外媒评价:未富先衰、未富先坏、未富先老、未富先脏。 旧GDP缺陷:重数量轻质量,重财富有虚值,重积累轻分配。 发展理念的时代错位:增长观、财富观。 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 大气污染与全球温室效应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能源供应危机与生态恶化 气候、能源、贸易的政治化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草场沙化严重。 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 “我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淡水占15%,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反差太大了。 2009年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为5.678亿吨,超过美、日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全球47%;年消耗水泥约16.3亿吨,约占世界的54%;能源消耗约为30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7.5%,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 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高耗能低效应使得我国GDP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浪费最大的国家。 在土地资源透支,生态资源透支,矿产资源透支的情况下追求高增长,只能将自己“做大做虚”,不能“做大做强”。 经济增长的健康代价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如工厂排污、矿山开采等,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态,使这些有毒元素通过水分、土壤、农作物,转移到人的身上。它们就会在人体内积聚下来,一旦摄入总量超过临界点,就会发生病变,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生态环境地质病”不可治愈,只能预防。 法国癌症研究计划负责人贝尔波姆认为,80%-90%的癌症是由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 广东癌症村18年病死250人 河水稀释万倍仍剧毒 《中国青年报·冰点》:河南 癌症村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未来发展的严峻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占世界85%的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使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严峻挑战。 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中国资源之不足,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的兴起 人类生态观的演化的四个阶段: 原生态 生态破坏 生态觉醒 生态自觉 我们正处在破坏与觉醒之间 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文明的转型: 第一次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第二次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 21世纪人类将向生态文明转型。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1、历史上几种文明形态的比较 利用资源 使用工具 科学技术 工作地点 农业文明 物质、土地 手工农具、畜力 农业经验技术 农田 工业文明 物质、能量 机器 工程科学技术 工厂 信息文明 物质、能量、信息 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