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环评公示.doc

发布:2025-04-04约3.3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PAGE30

PAGE10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环评

公众意见征询

一、建设规划概况

本期建设规划共5个项目,包含2个新建项目和3个延伸项目,以及配套的车辆段、停车场、车站、主变电所等相关工程,线路总规模约115km,此规模为本次环评公众意见征询方案规模,具体线路和规模最终以国家主管部门批复为准。规划项目情况如下:

(1)2号线西延

线路起于已运营2号线南岗站,途经长江西路,止于长江西路与佛岭寨路交叉口,为线网骨干线路延伸,实现运河新城与城市主中心快速通达,提高轨道交通对西部组团覆盖水平。线路长约12.7km,均为地下线,车站8座,设1座停车场。

(2)7号线二期

线路起于在建7号线一期松林路站,途经繁华大道、明珠大道、长宁大道,止于白莲岩路站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位于高新区内,支撑科创走廊、科大硅谷规划实施,提高王咀湖中心区域线网覆盖强度,增强线路换乘便捷性。线路长约17.4km,,均为地下线,车站12座,设1座停车场。

(3)8号线二期

线路起于在建8号线一期一里井站,途经阜阳路、徽州大道、拉萨路,止于拉萨路与贵州南路交叉口,串联骆岗生态公园、滨湖、老城一核两心,实现城市组团间快速通达;线路长约24.5km,均为地下线,车站16座,设1座停车场。

(4)9号线一期

线路起于耕耘路与莲花路交叉口,途经莲花路、金寨路、十五里河路、南屏路、肥西路、芜湖路、和平路、广德路、长临路、大众路、高皇山路,止于梅冲湖路与高皇山路交叉口,为中心城区线路,可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加强新站区、东部新中心、经开中心与老城中心的联系。线路长约38.6km,车站25座,设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

(5)12号线

线路起于在建新桥机场S1线五里墩站,途经东至路、包河大道、安徽路、中山路,止于广东路与珠海路交叉口,12号线与S1衔接,串联机场、高铁西站、高铁南站三大枢纽,实现空铁联运,促进四网融合,满足中心城区快速直达机场出行需求。线路长约22.4km,均为地下线,车站13座,设1座停车场。

二、环境影响说明

轨道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二是对沿线区域声、振动、电磁、水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从环境因素的性质特征看,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多,涉及区域广,使其对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环境和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呈宏观特性,可从规划规模、布局等源头上优化方案,控制对环境的影响;而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因方案确定、受影响的敏感点和环境具体明确,其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并可据此提出具体明确的环保措施。

(1)对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集地,由其构成的这一系统中,可分为生物系统、非生物系统、社会系统。

轨道交通建设对该系统的影响,在生物系统方面主要是对动植物、城市绿化系统等的影响;在非生物系统方面主要是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对环境资源系统中土地、水资源的影响、对能源系统中自然能源(水电)和化石燃料(煤电、燃油)的影响;在社会系统方面主要是对居民造成的社会影响、对各类文化、自然保护设施的影响等。

本次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在确保符合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生产布局等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编制的,因此,它与环境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城市专项规划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相互影响和制约。

(2)对相关环境要素的影响

根据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和实际运营结果,总体上讲,其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是以能量损耗型为主,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以物质损耗型为辅,即污水、废气、固体废物。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从空间概念上可分为以下单元:区间线路(全为地下线),车辆段、停车场及其出入线(地下、地面段及衔接段),变电所,地下车站风亭等。

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相对运营期而言时间较为短暂,且多数随工程行为的结束,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消失;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将是持久的、长期的。

规划环评结论

3.1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3.1.1声环境影响

本次建设规划各线路均为地下线,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地下线敷设方式是对声环境影响最小的轨道交通方式。

地下区段在风亭、冷却塔噪声中,冷却塔噪声占有主导地位,为减少工程拆迁量,节约城区土地资源,选用低噪声环控设备或“防治结合”提出针对性的噪声治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地下车站风亭区噪声影响。停车场、车辆段出入场线应尽量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场段内合理布局,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3.1.2振动环境影响

地下线路主要为振动影响,线路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