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课件》.ppt

发布:2025-04-07约1.7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5感染识别症状局部症状: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可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寒战、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培养可能阳性原因分析操作因素:无菌技术不严格,手卫生不规范导管因素:留置时间过长,材质不适合长期留置患者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态差管理因素:敷料潮湿污染,维护不当处理措施轻度局部感染:拔除导管,做好穿刺点护理疑似血流感染:拔除导管并送检,同时留取血培养确诊感染: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4.6空气栓塞威胁生命的急症空气栓塞是静脉留置针使用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当大量空气进入静脉系统后,可能形成气栓阻塞肺循环,严重时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表现急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紫绀、休克、心跳骤停。症状通常在空气进入静脉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发展迅速,需紧急处理。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夹闭导管;使患者左侧卧位,头低脚高(特伦德伦伯格位),使气泡停留在右心房而不进入肺动脉;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心肺复苏;通知医生紧急会诊。4.7神经损伤识别症状神经损伤虽然发生率低,但可能造成长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穿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或电击样感觉,之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及其分布区的麻木、刺痛、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与一般穿刺痛不同,神经损伤疼痛更剧烈且具有特征性放射感。原因分析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如选择了神经丰富区域;穿刺角度或深度不适当导致针头直接损伤神经;穿刺后导管位置不良对神经长期压迫;穿刺部位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静脉与神经经常临近,特别是在腕部、肘窝、腘窝等部位,穿刺这些区域风险更高。处理措施一旦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轻轻拔出针头;仔细记录症状和体征,评估神经功能;向上级医师报告,必要时请神经专科会诊;对症处理,可能包括局部冷敷、抗炎镇痛药物使用;持续随访评估恢复情况,记录相关症状变化。4.8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导管口径大肢体肿胀选择合适规格位置不良静脉条索感确保位置正确留置时间长疼痛定期更换导管高凝状态皮温升高评估凝血功能输液速度慢浅表静脉扩张维持适当流速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留置针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局部静脉闭塞,严重时可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除肢体肿胀、疼痛等局部症状外,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一旦怀疑血栓形成,应立即拔除导管,抬高患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对高危患者如恶性肿瘤、高凝状态者,应加强预防措施并密切监测。5.案例分析案例1: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案例2: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长期留置导管堵塞的预防和解决方法案例3: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免疫力低下患者导管感染的分析和处理案例4: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护理特殊人群静脉留置针维护的经验总结案例5:儿童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技巧提高不配合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的方法案例1: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患者情况王女士,53岁,乳腺癌患者,需进行多疗程化疗。在第二疗程第三天,患者右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触痛,沿静脉走行可见红线,皮温升高。输液时感到灼烧感,诊断为化学性静脉炎。查阅记录发现,该患者使用20G留置针,输注的药物包括高浓度化疗药物,滴速较快。问题分析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对血管内膜造成化学性损伤;输液速度过快,增加了药物与血管壁的接触浓度;留置针口径偏大(20G),增加了对血管的机械刺激;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位于静脉分叉处,血流受限,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延长。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遵医嘱给予抗炎药物;选择对侧上肢较粗静脉重新穿刺,使用较细规格留置针(22G);化疗药物充分稀释,并严格控制滴速;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新穿刺部位情况。案例2: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患者情况李先生,65岁,脑梗塞后遗症,需长期静脉输液1问题表现留置针反复出现输液不畅,冲管有阻力原因分析封管不当,输液间隔长,药物沉淀解决方案规范封管技术,缩短输液间隔,合理安排药物顺序本案例中,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和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发现病区频繁更换导管的情况后,通过质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