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1.右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
①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 ②出现土地转让的情况
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④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能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3.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
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
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
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5.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6.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7.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 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 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三处空格上分别是
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
8.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A.开辟田畴、戮力农业 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D.分科取士,加强皇权
9.右图为出图文物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考古学家在方升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廿六年(前221 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说明
A.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 B.秦王朝重新创制了度量衡标准
C.统一量器标准有利于兼并诸侯 D.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
10.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2.《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三公九卿制
13.右图是一幅古代山东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 B.秦朝C.汉朝D.唐朝
14.“元朔二年(公元前127 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举措
A.导致了七国之乱 B.形成郡国并行制度
C.消弱了王国势力 D.形成藩镇割据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