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七章 电功率 第3节 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实录 教科版.docx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电功率第3节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实录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电功率第3节灯泡的电功率
内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习灯泡的功率标识和功率因数,了解不同功率灯泡的适用场景。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灯泡电功率,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灯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应用公式P=UI进行计算。
②理解灯泡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学会判断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工作状态。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电功率概念,将电功率与功率因数、电能消耗等概念联系起来。
②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差异的原因,包括电压不稳定、灯泡老化等因素。
③能够将电功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选择合适的家用照明设备,进行节能减排。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灯泡电功率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步骤,提高教学直观性。
2.实验设备:使用电表、电源、灯泡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3.教学软件:运用教育软件模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晚上回家,你注意到家里的灯泡亮了多久?”为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电功率现象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灯泡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及其计算方法,强调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如不同功率的灯泡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实际意义。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功率的灯泡在相同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3.实验演示(约15分钟)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电表测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以及如何计算额定功率。
学生观察:学生观看实验过程,注意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
4.学生实验(约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和计算出的实际功率。
5.数据分析(约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电压下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规律。
结果分享: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电功率的计算和判断。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7.应用拓展(约10分钟)
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灯泡来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电功率知识。
8.总结提升(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电功率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电功率在家用电器、照明系统、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设备的功率选择与节能。
-《电功率与能源消耗》:探讨电功率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照明设备的能源效率,以及如何通过降低电功率来减少能源消耗。
-《电功率与环境保护》:讨论电功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介绍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使用电器来保护环境。
-《电功率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列举电功率在科学实验中的案例,如电热实验、电动机实验等,展示电功率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述拓展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学习,了解电功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测量家中不同电器的功率,计算其能耗,并提出节能改进方案。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项目研究,选择一个与电功率相关的实际生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