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经济学第三章_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 Nash均衡:市场进入阻挠(entry deterrance) 假设局中人A为潜在市场进入者,局中人B为现有市场的占有者。具体博弈模型如下所示: 局中人B:占有者 接 纳 竞 争 进入 20, 30 -10, 0 局中人A: 进入者 不进入 0, 100 0, 100 第二节 博弈论 9. Nash均衡:聚点(focal points) 在以下的选择中,如果你的选择与其他局中人的选择一致的次数越多,你就赢得越多,那么,你在博弈中将采取什么战略? (1)选择下述一个数并画圈:7,100,13,261,99,666。 (2)你要在中山大学与一个没有来过中山大学的高中同学会面,应在什么时间、什么公共地点碰面? (3)选择下述一个数并画圈:14,15,16,17,18,100。 (4)你与另外一人一起分蛋糕,你们各自报出期望分到的比例,但如果你们报的比例之和超过100%,大家都将一无所获。 (5)假设你到一个热带岛国去做市场营销,只允许带一样产品,你会选择带什么产品? 第二节 博弈论 聚点:就是出于心理或其他非理性原因受到人们共同关注的那些Nash均衡。 评论1:在上述博弈中,每一个题目都有许多Nash均衡。但是,在这些Nash均衡中,总有一些看起来或多或少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这些特点的战略组合就称为聚点。 评论2:在重复博弈中,以往的经历或做法通常就确定了聚点的位置。例如,如果我们第一次分蛋糕,往往彼此可能会同意五五分成。但是,如果曾经按四六分成过,这个比例就为这次划分蛋糕提供了一个聚点。 现实生活中聚点的例子: —— 企业承包分成比例 —— 成行成市 —— 沙滩零售店 第二节 博弈论 评论3:边界(boundary)是一种特殊的聚点。在边界外的行为存在极度的不确定性。边界一旦确定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公共约束力,如共同知识成为一种边界后,就构成行动规则。 例如: —— 在商业领域,两家生产不益于健康的产品的公司可能会达成某种默契,彼此都不在广告中提及各自产品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 家庭分工 评论4:在没有明确的聚点之前,调解(mediation)和沟通(communication)是十分重要的两种手段。 例如: —— 商业纠纷或家庭财产纠纷中的律师或法庭 第二节 博弈论 (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练Nash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1. 问题的提出 (1)如前述,在多个 Nash均衡中,究竟哪个均衡会成为最后的均衡? (2)在Nash均衡中,局中人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如何影响其他局中人的战略(因为是静态结构)。但在动态结构中,后者会根据前者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因此,会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其他局中人的影响。 (3)由于不考虑自己选择对其他局中人选择的影响,Nash均衡允许存在不可信威胁(在现实中这是不真的)。 第二节 博弈论 所有动态博弈的核心问题是——可信任性 手雷博弈模型 第一步:局中人A选择支付1000元给局中人B还是一分不给; 第二步:局中人B观察局中人A的选择,然后决定是否引爆一颗手雷将两个人一起炸死。 假设局中人B威胁局中人A,如果他不支付1000元就引爆手雷,如果局中人A相信这个威胁,其最优反应是支付1000元;如果局中人A不相信这个威胁,他认为即使给局中人B一个机会,让他将威胁付诸实施,局中人B也不会选择去实施,这样,局中人A就会一分不给。 第二节 博弈论 2. 威胁与威慑 不可信与可信威胁 设局中人A为潜在市场进入者,局中人B为现有市场的占有者。博弈模型如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