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口腔医学-吴松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开课教学系 基础医学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中文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必修课 英文 Medical Microbiology 总学时 40 理论学时 30 学分 2.5 建议授课时间 3学期 实践学时 10 所属课程群 学科平台课程 可替代课程 无 先修课程 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面向对象 口腔医学(五年制) 课程负责人 吴松泉 课程教学团队 吴松泉、张凯波、程聪、卢俊婉
课程教学应遵循(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医学微生物的定义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细菌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实验一:细菌形态的检查 能识别细菌三种形态 完成并提交《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相应内容作业,包括绘图 细菌形态检查 1.能操作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革兰染色结果 细菌的生理 1.能叙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繁殖方式、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能识别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能说明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2+0 1.复习《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第1章相应内容
2.完成《医学微生物学习题集》p2-p12相应内容作业 实验二:细菌的培养与代谢产物检查 1.能在液体、固体、半固体培养基上操作细菌接种法
2.能观察分析液体、固体、半固体培养基上细菌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 0+2 完成并提交《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相应内容作业,包括绘图 消毒与灭菌 1.能复述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
2.能说明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 2+0 1.复习《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第2章
2.完成《医学微生物学习题集》p17-p20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 1.能操作细菌分布检查(空气、水、咽喉、指甲、头发、物品)
2.能认识常见消毒灭菌器
3.能观察分析热力灭菌试验、紫外线杀菌试验、皮肤消毒试验、药敏试验结果 0+2 完成并提交《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相应内容作业,包括绘图 噬菌体 1.能陈述噬菌体的概念
2.能复述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方式
3.能说明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原则
4.能说出细菌的致病因素、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5.能描述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及感染的类型
6.能归纳临床感染标本的采集原则 4+0 1.复习《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第3、4章
2.完成《医学微生物学习题集》p24-p33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球菌 1.能描述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2.能运用流感病毒表面抗原的生物学特点分析流感流行的规模 3+0 1.复习《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第13-14章
2.完成《医学微生物学习题集》p91-p98作业 肠道病毒 能复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和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原则 急性胃肠炎病毒 能记忆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 1.能陈述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方式和致病特点
2.能描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结构及致病性
3.能分析乙型三系检查内容及结果 3+0 1.复习《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第17章
2.完成《医学微生物学习题集》p111-p115作业 虫媒病毒 能陈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指导
教师 已开/未开 1 细菌形态的检查革兰染色2 20 必开 2 已开 2 细菌的培养与代谢产物检查 培养基制作、细菌接种、细菌培养物观察及细菌代谢产物检查分析等 2 20 必开 2 已开 2 20
必开
已开 微生物各论实验 病原性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观察分析,凝固酶试验、抗“O”试验、肥达试验操作或示教等 2 20
必开
已开 病毒及真菌实验 病毒包涵体、真菌的光镜形态标本及病毒的电镜观察、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等 2 20
必开
已开 .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周正任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倪语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三)课程网站
/
大纲制订人:吴松泉
大纲审定人:
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