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2.1).ppt

发布:2017-05-30约9.47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教学目标 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类型 了解运输需求特性 熟悉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运输需求预测与运输量预测的关系及运量预测的类型 掌握常用的定量和定性预测运量的方法 掌握运输布局的概念及原则 了解我国的运输布局情况 交通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需求的类型 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 交通运输需求的产生 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 运输需求管理 案例: 2011年5月,我国《“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完成; 《规划》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客货运输需求仍将持续稳定增长,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客运量440亿人,5年增长率为34.3%;货运量420亿吨,增长率为31%; 《规划》提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加快内河道网、民用机场,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建设,预计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89万km; 思考:规划预测我国未来的运输需求的增长情况如何?它将如何影响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1.1 运输需求的概念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活动在货物与旅客位移方面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需求有两个条件: 具有运输需要 具备支付能力 例子: 假定A、B两地被群山相隔,只有崎岖的山路相连,A地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心,有过剩的农产品,B地是一个工业城市,本身不生产农产品。显然,对于A地来说如果能花费一定的费用,把产品运到城市B,则B将是一个很好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少数商人不辞辛苦地将农产品运到城市B。 当然,A、B两地间的运输需求除了受运输条件或运输费用的影响之外,还受城市B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制约。事实上,如果城市B对这类农产品的需求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不论城市A、B间运输条件如何改善,A、B间根本谈不上这类产品的运输需求。因此,A、B间的运输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定于城市B对于产在A地的农产品的需求。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 流向 运输距离,也叫流程 运输价格,简称运价 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又称流时和流速 运输需求结构 2.1.2 运输需求的类型 (一)按运输需求的表现形式不同划分 显性运输需求(也称现实运输需求):是指由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而产生并得以实现的人货物的位移需求,其实现形式是实际运输量。 隐性运输需求(也称潜在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已经客观产生但由于供给不足、无支付能力等因素而无法实现的人或物的位移。 2.1.2 运输需求的类型 (二)按运输需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划分 按照运输需求实现的方式不同,运输需求可分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需求。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或物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运输方式实现人或物的空间位移需求。 2.1.2 运输需求的类型 (三)按运输需求实体的类型不同划分 客运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空间位移的需求。 货运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物质资料空间移动需求。 货运需求 (1)根据货物类别不同,可分为: 普通货运需求 特殊货运需求 (2)根据运输距离不同,可分为: 长途货运需求 短途货运需求 货运需求 (3)根据运输货物批量不同,可分为: 零担货运需求 整车货运需求 集装箱运输需求 (4)根据货物的实效性不同,可分为: 时间敏感性货运需求 非时间敏感性货运需求 客运需求 (1)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及支付来源不同,可分为: 公务客运需求 私人客运需求 (2)根据旅客旅途时间要求不同,可分为: 直达快运 普通客运 (3)根据运输距离不同,可分为: 长途客运需求 短途客运需求 2.1.3 运输需求的特性 运输需求特性是指能够完整反映运输需求整体特征的属性。表现在: 运输需求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运输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运输需求时空分布不平衡性。 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 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 运输需求的部分可代替性。 2.1.4 运输需求的产生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领域。 生产性旅行需求: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有关的运输需求; 消费性旅行需求:以消费性需求为旅行目的的运输需求 2.1.4 运输需求的产生 货运需求的产生来源有以下几种: 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和资源产地分离; 生产与消费的分离; 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2.1.5 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 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