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地图和经纬网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 ℃·(H相对高度/100 m)。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相同看最大高差 高差越大,坡度越大 上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下图为BDAC。 ②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 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若两地间有障碍物(山脊或山地)阻挡,不可通视。 【思考探究】 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一条公路,你认为线路____________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线路Ⅱ虽然比线路Ⅰ长,但沿线坡度小,施工容易,投资更小 * *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____________。 (2)注记: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________或数字。 符号 文字 “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 1532.7”为注记。 知识链接:比例尺缩放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在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l倍,则图幅面积增大2倍 A C 解析:第1题,甲图比例尺为1∶15 000,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甲、乙两图均为地图;甲图比例尺为线段式,乙图比例尺为数字式;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的文 字或 数字。第2题,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应先向北后向东南;火车站与学校和农业实验区相距应 为几 百米;依据 指向标可 判断方向;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绝对高度 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图中A为 ,B为 ,C为 。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是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 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其中A处表示山顶,B处表示山谷,C处表示山脊,D处表示陡崖,E、F相比,E表示缓坡部位,F表示陡坡部位,G处表示鞍部。 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 部位 地形 等高线图中的表现特点 A _________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注记) B _________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 C _________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 D _________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均用“ ”符号表示 E _________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鞍部 (1)平原:海拔在_______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等高线较稀疏。 (3)山地:海拔在__________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____________,等高线在边缘地区____________,而内部明显稀疏。 (5)盆地:倒置地形,中间较低,一般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高,等高线较密集。 200 500 500 小 密集 2.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类型的判读 针对训练 下列地形图所对应的等高线图,正确的是( ) A.尖顶—甲图 B.圆顶—乙图 C.平顶—丙图 D.凹地—丁图 B 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图,丙、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