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6-04约1.7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平面图形一、学生起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的学生二、教学任务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2.数学思考: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3.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总结,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自我回顾;②合作交流;③对比归纳;④互动复习;⑤自我检测;⑥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内容: 目的: 让学生在回顾本章的知识过程中,构建本章的知识框架,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效果: 学生在回顾,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绘制本章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困难,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做起来困难就放弃,毕竟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这样做可以为学生走出学校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多加引导,并进行鼓励。 第环节内容: 目的: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回顾本章的知识,并培养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效果: 通过交流,学生可借鉴同伴的所画结构图的好的地方,完善自己所画结构图,改进自己所画图形的不足。教师要指出学生所画图形的不足之处,还要避免堆砌知识点式的结构图。 第环节内容:第环节第环节1.如图,点A,B,C都在直线a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A在射线BC上 (B)点C在直线AB上 (C)点A在线段BC上 (D)点C在射线AB上 2.如图,AB+BC比BC ,理由是:所有连接两点 的线中,最短的是 . 3.画一条直线同时经过点A和点B,这样的直线可以画 条. 4.如图,点A在线段MN上,那么MN-AN= ,如果2AN=MN,那么点A是线段MN的 点. 5.如图,下列结论中,不能说明射线OC平分∠AOB的是( ). (A)∠AOC=∠BOC (B) 2∠AOB=∠BOC (C)∠AOB=2∠BOC (D)∠AOC+∠BOC=∠BOA 6. 如图,已知线段AB=6cm,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则AD等于. 8.两块三角板如图放置,∠ACD= ,∠DBA= . 二、按照要求画图(本题20分,每小题10分) 9.如图,CD的端点C在直线AB,按照下面的要求画图并标出相应的字母.过点PPE,交AB于点, 过点PPF交射线CD于点F, 10.画一个圆心为O的圆,画两条半径OA,OB,在上找一点C,画四边形OACB,再画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1.C;2.大,线段;3.一条;4.中点;5.D;6.1.5cm;7.锐角,直角,钝角,平角;8.∠ACD=105°,∠DBA=75°;9,10见下图。 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独立完成上述检测题,达到60分即为合格,达到85分即为优秀。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内容: 完成本章最后面的复习题,其中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部分要求全做,其它两个部分选作。 目的: 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在课后及时复习本章的知识。 四、教学反 通过以上六个教学环节,基本达到本节课的四个教学目的,特别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达到度比较满意。首先让学生自己绘制本章知识结构图,这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坚持要让学生做,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比得到结果更为重要。要让在这个过程中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即使做不好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还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吸取其它同学优点,改进,完善自己的结构图。第三个环节中的八个问题设计得比较合理,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砌,而是把类型相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这样做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动手画图的过程,由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个出题,另一个解答,利用了学生好胜的心理,增加了解答的趣味性。接下来设计的一组检测题难度适中,且涵盖了本章所有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及格,不足的是缺少应用型的题目。 3 /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