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doc

发布:2017-04-03约5.9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路和欧姆定律 1、正确理解电路 电路就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短路:也叫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形成的电流路径。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是不允许的 短路分两种 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3、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区别: 不同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定义(元件连接) 逐个顺次连接 并列连接 电流的路径 只有一条路径,无干、支路之分 有多条路径,有干、支路之分 用电器工作 不能独立工作 能独立工作 开关的控制作用 控制所有用电器,其位置改变,控制作用不变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类别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I 处处相等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电阻R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录电阻倒数之和 U与I的分配 ,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 电流:电流好比水流,电压好比水压,可利用类比法理解电压与电流。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本身。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 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越小,电阻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对电路有保护作用 (3)使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部分电路串联;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要使滑片处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必须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连接方法;要明确滑动变阻器的控制对象。当控制电压时,要边移动滑片边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时,要边移动滑片边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根据公式,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求出电阻。 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若干导线。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多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电阻值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数据,分别填入表格中。 根据记录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 特别提醒:(1)进行实物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进行实物连接时,要让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处于电阻最大处; (3)测量时要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 知识点总结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U、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2、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此为能力考点)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为近年考试热点)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标);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4、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电路图: 原理: ? 常见考法 ?? ?运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式解决电压、电流、电阻的计算,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性的计算题中。 ?误区提醒 1、? 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认真体会。 【典型例题】 例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导出R=U/I,关于此公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 C.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 D. 当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