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类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
运输与分配;§6-1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形式
和速度
§6-2 有机物运输的机理
§6-3 有机物的分配与调控;§6-1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形式和速度;1. 短距离运输 ;如光呼吸途径中,磷酸乙醇酸、甘氨酸、丝氨酸、甘油酸分别进出叶绿体、过氧化体、线粒体。;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合成的成壁物质由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运输至质膜,然后小泡内含物再释放至细胞壁中等过程均属胞内物质运输。;(2) 胞间运输 ;转移细胞;细胞壁
向内突起; 质外体运输
质外体中液流的阻力小,物质在其中的运输快。
质外体没有外围的保护,其中的物质容易流失到体外。
另外运输速率也易受外力的影响。; 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交替运输 ;膜动转运示意图 内吞作用:细胞外的物质通过吞噬(指内吞固体)或胞饮(指内吞液体)作用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外排作用:将溶??体或消化泡等囊泡内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出胞现象:通过出芽胞方式将胞内物质向外分泌的过程。;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常不局限于某一途径。如共质体内的物质可有选择地穿过质膜而进入质外体运输;在质外体内的物质在适当的场所也可通过质膜重新进入共质体运输。这种物质在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交替进行的运输称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 ;2. 长距离运输;P-蛋白;胼胝质(callose);图6-2 树木枝条的环割
a. 开始环割的树干;b.经过一段时间的树干 ;图6-3 筛管、伴胞及筛板图解
A. 横切面
B. 纵切面
1. 筛管
2. 筛板
3. 筛孔
4. 伴胞;;筛管是有机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二. 有机物运输的形式 ;蚜虫吻刺法 ;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山梨醇、甘露醇等。
微量的氨基酸、酰胺、植物激素、有机酸
★ 矿质元素(K+最多);表6-1 烟草和羽扇豆的筛管汁液成分含量 ;三. 有机物运输的方向与速度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
SMTR(g·cm-2·h-1)= 运转的干物质量/〔韧皮部(筛管)横切面积×时间〕
或 SMTR(g·cm-2·h-1)=运输速度×运转物浓度
其中运输速度以cm·h-1、运转物浓度以g·cm-3表示。
如马铃薯块茎与植株地上部由韧皮部横切面为0.004cm2的地下蔓相连,块茎在50d内增重230g,块茎含水量为75%,则此株马铃薯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转运速率为:
SMTR=230×(1-75%)/(0.004×24×50)≈12(g·cm-2·h-1
多数植物韧皮部的SMTR为1~13 g·cm-2·h-1,最高可达200 g·cm-2·h-1。筛管分子横切面一般占整个韧皮部横切面的20%,上述筛管的SMTR为60g·cm-2·h-1。 ;蒸汽环割; 同化物的运输方向决定于源和库的相对位置。韧皮部内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是从源器官向库器官运输。
一个库器官也可能接纳多个源器官供应的同化物,而且这些源库常分布于植株的不同位置。因此,同化物既可能向顶也可能向基运输,这种韧皮部同化物的双向运输已被许多实验证实。
然而对某一个筛管来说,通常认为同化物在其中的运输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同化物运输的速度一般为0.2~2m·h-1。
不同植物或不同生长势的植物个体,其同化物的运输速度不一样,生长势大的个体运输速度快。;§2 有机物运输的机理 ;一. 有机物在源端的装载 ;源叶中韧皮部装载途径;2. 装载机理 ;图6-6 蔗糖在韧皮部装载示意图
糖—H+ 协同运输模型;二. 有机物在库端的卸出 1. 卸出途径 ;图6-7 蔗糖卸出到库组织的可能途径 ;2. 卸出机理 ;三. 有机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加入溶质;①筛管接近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势差。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6-3 有机物的分配与调控;一. 代谢源和代谢库及相互关系 ;二. 有机物分配的规律 ;三. 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2. 同化物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四. 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2. 激素调节 ;3. 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2)温度
① 影响运输速度,20 ~ 30℃时最快。
② 影响运输方向,
土温>气温,向根部分配较多;
气温>土温,向顶部分配较多。
③ 昼夜温差大,夜间呼吸消耗少,穗粒重增大。;;;;韧皮部;返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