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双喇叭互通式立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工组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1.1.1概述
本项目位于高速公路K46+170处,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体,共设A至I匝道9条,匝道全长4009米,其中:单向车道匝道(B至I匝道)长4395.4米,双向车道匝道(A匝道)长1709米。设匝道分离式立交桥334.04米/2座;设涵洞21道(含通道涵8道);设收费站1处;设辅助车道长2157.8米。
1.1.2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A匝道为双向车道;B至I匝道单向车道;
设计速度:40km/h;
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宽度:A匝道路基宽度19m;C、D、G、H匝道路基宽12m;B、E、F、I匝道路基宽8.5m;
环境类别:II类;
标准冻深:1.9m;
设计洪水频率:1/100。
1.1.3地形、地貌
本项目为高速二龙山风景区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点性工程,位于东京127°23′05″,北纬45°45′25″。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丘陵地貌,地表植被保持较好,以耕地为主。
1.1.4地震
项目所在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VI度。桥梁构造物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抗震措施设计。
1.1.5气象、水文地质
项目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上3.9℃,最大冻深1.93米,年平均降水量500.4毫米,全年最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3米/秒,年平均日照2732.3小时,良好的气候条件。
项目所处位置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春季升温缓慢,水分不易下渗,致使公路易发生冻胀、翻浆。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保证路基的填土高度,防止冬季地下水的聚冰冻胀,保证路基抗冻要求,防止路面出现冻胀、开裂、渗水等病害。
项目沿线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与降雨量多少成正比。沿线降水有地区性差异,历年降雨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对路基危害不大。
1.1.6交通、水、电情况
本项目处在哈尔滨市宾县,交通网十分发达,区域内与本项目有密切关联公路主要有高速及G221国道。运输条件比较便利。
根据对沿线企业、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调查,沿线河流水系发达,地下水埋藏浅,储量丰富,水质满足工程用水要求,进场后拌和站、生活用水可采用修建机井抽取地下水来满足满足施工需要
1.2.3主要劳力组织、机械配置及调配计划
⑴劳动力组织及调配计划
根据本标段工程量情况和我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拟定进场500人(含项目经理部30人),高峰期不足劳动力从我公司内部调整。
⑵机械配置及调配计划
根据工程量大小配备适宜的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理论计算与实际相结合配置,确保生产能力大于进度指标,即设备数量充裕,性能优良,配套齐全,保证施工机械数量满足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需要。
1.3施工进度计划
1.3.1施工总工期安排
招标文件要求:本标段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计划交工日期为2016年5月10日,计划工期为730日历天。
1.3.2主要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工程名称 起止时间 工期(月) 备注 施工准备 2014年5月10日~2014年5月31日 0.7 路基土石方 2014年6月1日~2014年10月31日 5 路基防护及排水 2015年4月1日~2015年8月31日 5 涵洞工程 2014年6月1日~2014年8月31日 3 桥梁工程 2014年6月1日~2014年11月30日 6 路面工程 2015年5月1日~2015年9月30日 5 其它及验收 2016年4月1日~2016年5月10日 1.3 1.4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
1.4.1临时驻地
项目经理部拟设在A匝道中部,距离工地较近,便于管理。驻地采用彩钢板搭建,采用砌筑围墙封闭管理,院内地面除绿化区外均采用砼硬化,停车位划线标示,垃圾集中存放,排水采用暗沟形式。
路基施工队、涵洞施工队、综合施工队均布置在崔家屯。桥梁施工队和路面施工队设置在A匝道附近,采用彩钢板搭建,依照地形情况修建,注意防、排水措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达到坚固、美观、隔热通风要求,地面用砼硬化。其他施工队均租用当地居民房。
1.4.2拌和站
本项目设置一处500t/h基层稳定土拌合设备和一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均位于A匝道中部。两处配备生产能力为60m3/h的混凝土拌合站位于两座桥梁一边,场地内采用20cm砂砾垫层及15cm厚混凝面层处理。
1.4.3临时道路
本项目路面基层和面层拌合站修一处200m便道,宽7m;两座匝道桥修647m便道,宽4.5m。
1.4.4电力
本标段由沿线的高压线进行T接,供桥涵、砼拌和站施工用。
1.4.5生产、生活用水
根据对沿线企业、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调查,沿线河流水系发达,地下水埋藏浅,储量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