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解读重庆煤科院郭胜均.ppt

发布:2017-06-02约3.08万字共1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浅钻孔煤层注水。在采煤准备班用普通电钻沿采煤工作面垂直于煤壁打浅钻孔,在卸压带内通过钻孔向煤体内注水。钻孔长度比工作面循环进度稍长,一般2-3.5米。 浅孔注水与长孔注水相比,注水简单方便,可适用于任何煤层,但降尘效果较差,往往与生产发生矛盾,特则是高速推进的工作面。 2.深钻孔煤层注水。形式与浅该孔是一样的,只是略深—些,其钻孔5-25m,如图11所示。 这种注水方式适用于赋存比较稳定的煤层,范围大,但工艺比较复杂。要求采煤循环中要有准备班。国外应用较广,我国尚未采用。 1.长钻孔煤层注水。一般是在工作面前方的正常压力带nI从工作面的运输巷道成回风巷退,沿着煤层购倾斜方队平行于工作面向上或向Tl或上下结合打队进行注水.一般情况Tj钻孔长度取工作面斜长的1/3、2/3,钻孔的走向间距为25。20米.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长壁式采煤法, 长钻孔煤层注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注水方式具衣湿润范围大、注水时间长、湿润煤体均匀、注水工作与采煤工作 干扰小等优点。缺点是:打钻技术要求高、钻孔方向不易掌握、封孔要求严格,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差, D 此法的优点是:对采煤工作干扰少,钻孔在岩石中,封孔效果好,缺点是岩石钻孔不经济,适应性差(多用于厚煤层),注水效果不如完全在煤壁中打钻注水好。 * * * * * * * * * * * 第十一章 附则(共2条) 第七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 条文解读 【释义】本条是对本规定生效日期的规定。 谢谢大家!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章 热害防治(共4条) 第五十六条 井工煤矿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煤矿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劳动者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 条文解读 【释义】本条是关于井工煤矿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硐室中空气温度的有关规定。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2条。 本条款及释义中提到的温度均为干球温度。 第八章 热害防治(共4条) 第五十七条 井工煤矿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设备硐室应当设置温度传感器。 ???? 条文解读 【释义】本条是关于井工煤矿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硐室中空气温度监测的有关规定。 便于监测。 第八章 热害防治(共4条) 第五十八条 井工煤矿应当采取通风降温、采用分区式开拓方式缩短入风线路长度等措施,降低工作面的温度;当采用上述措施仍然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温度的,应当采用制冷等降温措施。 ???? 条文解读 【释义】本条是关于井工煤矿降温方式的规定。 通风降温是矿井降温的主要技术途径,也是最经济的降温手段之一,缩短入风线路长度也是通风降温常用手段,风路越短,风流沿途吸热量越小,温升也越小,达到降温目的。当热害严重时,煤矿可根据矿井条件和热害严重程度,选择地面集中制冷机制冷;井下集中制冷机制冷;井下移动冷冻机制冷降温措施。 第八章 热害防治(共4条) 第五十九条 井工煤矿地面辅助生产系统和露天煤矿应当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 条文解读 【释义】本条是有关井工煤矿地面辅助生产系统和露天煤矿高温条件下作业时间的规定。 由于井工煤矿地面辅助生产系统和露天煤矿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容易使人中暑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本条规定应当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第九章 职业中毒防治(共4条) 第六十条 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要求。 ???? 条文解读 【释义】本条是关于井下空气成分中主要化学毒物(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的规定。 煤矿井下由于有机物的腐烂、煤炭氧化、爆破作业以及煤层不断释放各种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CO、H2S、NO、CH4、SO2等有毒有害气体。设定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职业病分类目录》。 化学毒物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 CO 0.0024 H2S 0.00066 NO(换算成NO2) 0.00025 SO2 0.0005 第九章 职业中毒防治(共4条) 第六十一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