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注射剂和滴眼剂试题.doc

发布:2017-05-20约1.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是灭菌法?比较灭菌、消毒、抑菌、防腐、无菌的不同。 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以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在某一恒定温度(120℃)下杀灭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或者芽孢菌所需的加热时间,它被作为判别某一杀菌条件合理性的标准值,干热灭菌法 一般认为繁殖型细胞在100℃ 以上干热1小时即被杀死。耐热性细菌芽胞在120℃以下长是时间加热也不死亡,介140℃前后则杀菌效率急剧增长。 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由于蒸气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变性,同时还有作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是制剂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本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 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等方法 (1)灭菌器的构造、被来菌物体积、数量、排布均对灭菌的湿度有一定影响,故应先进行灭菌条件实验,确保灭菌效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出。如果灭菌器内的空气存在,则压力表上所表示的压力是器内蒸气和空气二者的总压而非单纯的蒸气压力。结果压力虽然到达预定的水平,但温度达不到。若表指示一致。则有可能空气没有排尽,也可能压力表失灵,也可能不是饱和蒸气,应找出原因,加以解决。由于水蒸气被空气稀释,妨碍了水蒸气与灭菌物品的充分接触,而降低了水蒸气的灭菌效果。附有真空装置的热压灭菌器,在通入蒸气前将顺内空气抽出,可加快预热过程,缩短灭菌时间。减压还可有效地将多孔性物质中空气驱除,有利于水蒸气的穿透,同时灭菌器内温度均匀。   (3)灭菌时间必须由全部药液温度直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在开始升温时,要求一定的预热时间,例如250-500ml输液瓶,预热时间为15- 30分钟。一般灭菌器上,均装有压力表和温度计,但通常是测定灭菌器内的温度,百不是被灭菌物内的温度,因此最限能设计直接测定被灭菌物内温度的装置。同时为了确保灭菌温度,在生产上常使用温度批示剂例如利用某些熔点正好是灭菌所需温度的化学药品作指示,以判断灭菌湿度是否达到。方法是将少量的药物封装于安瓿内,与灭菌物一起放入灭菌器的上下部位灭菌,灭菌后观察药品是否熔化。常用化学药品指示剂有升华硫(115℃)、安替匹林(110-120℃)、碘仿(115℃)、氯基比林(107-109℃)、苯甲酸(121℃)等,并可加着色剂如亚甲蓝、甲紫等以便于观察。但此类指示剂并洋能表明保持该湿度的确切时间。将耐热的芽胞封装于安瓿内浸透于干纸条中,制成生物性指示剂,广泛地地试验灭菌设备及方法。但用于药剂的常规生产中,应使用非致病性、有抵抗力、不产生热原的菌种,如 B.Stearothermophilus此外,国内现已采用灭菌温度和时间自动控制记录的装置。   (4)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一般必须使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逐渐下降到零,才能放出锅内蒸气,使锅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后,稍稍打开灭菌锅待10-15分钟,再全部打开。这样可避免内外压力差太大而使物品冲出锅外和使玻璃瓶炸裂。这点必须注意,以免发生工伤事故。为了缩短灭菌周期,也有对灭菌器内盛有溶液的容器喷雾水冷却,以加速冷却。实验表明对于经过0.70热压灭菌的200个/升的瓶子,用水温度18℃雾滴大小为80进行喷雾时,冷却效果最大,过冷粗的喷雾将引起瓶子的爆破,或用逐渐降温的喷雾水冷却。对于灭菌后要求干燥但又不易破损的物料,灭菌后立即放出灭菌器内的蒸气,以利干燥。 无菌操作法是指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该法适合于一些不耐热药物的注射剂、眼用制剂、皮试液、海绵剂和创伤剂的制备。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包括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及内毒素。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类,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通过整水器利用活性炭作为过滤层,过滤自来水,使之净化达标(达到国家级水标准),再通过膈膜电解生成两种活性的水 1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