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可塑性与脑疾病的神经发育基础_陈伟恒.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6卷 第6期 生命科学 Vol. 26, No. 6
2014年6月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Jun., 2014
DOI: 10.13376/j.cbls/2014083
文章编号:1004-0374(2014)06-0583-10
毕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讲席教授,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主任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集成影像中心联合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教育部长江学者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学术成绩 :发现了细胞膜
修复的生物物理机理,神经突触可塑性对精确放电时间的依赖性 (STDP),以及
离体神经网络回响活动。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被引用 4 000 余次。其
中关于 STDP 的系列论文 (J Neurosci, 1998 等 ),单篇最高引用 1 000 余次 ( 该工
作被称为神经生理学最重要发现之一 )。毕国强研究组主要综合电生理、光子学、
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模拟等多学科手段,在细胞、网络以及整体层次上深入探
索大脑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的物质基础的神经活动及其可塑性的基本
原理与规则。同时,发展和应用以光子学、微机电系统、纳米材料等技术为基
础的神经物理学研究新方法。近期研究组工作主要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前沿影像
技术解析神经突触与网络的结构与功能。
突触可塑性与脑疾病的神经发育基础
陈伟恒1,2,陶长路1,3,时美玉1,2,张继川4,徐 程1,3,刘北明1,2,毕国强1,2,3*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27;2 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7;
3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集成影像中心,合肥 230027;4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 650500)
摘 要 :大脑神经回路高度有序的神经元活动是高级脑功能的基础,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是神经回路的
关键功能节点。神经突触根据神经元活动调整其传递效能的能力,亦即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神经回路发
育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基础。其异常则可能导致如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神经疾病。将介绍这两
种疾病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聚焦于相关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治疗手段等进展。
关键词 :神经突触 ;可塑性;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
中图分类号 : Q421; R745.1 文献标志码 :A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brain disease
CHEN Wei-Heng1,2, TAO Chang-Lu1,3, SHI Mei-Yu1,2, ZHANG J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