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基础教程汇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树图 定义:树图又叫系统图。树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图。 主要用途: ①、企业方针目标实施项目的展开; ②、在新产品开发中进行质量设计展开; ③、企业承包责任制项目的展开; ④、可以用于因果分析。 注意事项: ①、用于因果分析的树图一般是单目标,即一个质量问题用一张树图; ②、因果图和树图可以相互转换,系统图无箭头,可以反推; ③、树图中的主要类别一般可以不先从“5M1E”出发,而是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去选取。 五、关联图 定义:关联图又叫关系图。它是解决复杂因素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的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清理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基本类型: ①、中央集中型:把要分析的问题放在图的中央位置,把同“问题”发生关联的因素逐层排列在其周围。 ②、单侧汇集型:把要分析的问题放在右边或左边,与其发生关联的因素从左或从右逐层排列。 使用关联图的注意事项: ①、用于多问题的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有缠绕; ②、展示问题的全貌; ③、箭头的方向是原因 结果; ④、末端因素的识别原则是“箭头只出不进”; ⑤、分析原因要彻底。 六、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也称PDPC法。它是使用预测科学和系统论的思想的方法,对实现理想目的进行多方案设计。在动态实施过程中,随着事态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及时调整方案,运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来保证达到预期结果。通俗地讲就是“多做几手准备”,事先想到困难并安排应急措施的一种计划方法。可用于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 七、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也叫脑力激荡法。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围绕着某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在QC活动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一、选择课题 (一)、课题的来源 课题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令性课题; 二是指导性课题; 三是自选课题。 (二)、选择课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宜小不宜大。选择小课题有四个方面的好处: ①、小课题易于取得成果,活动周期短,能更好地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 ②、小课题大部分对策都能由本小组成员自己来完成,更能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 ③、小课题大部分是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易于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④、小课题容易出成果,成果发表更充分(发表时间为15分钟,对小课题,时间更充分,能把小组活动时所用的心思、所下的工夫表达的更充分、更明了)。 2、课题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课题的名称上要纠正两种错误:一是把课题抽象化并加一顶大帽子;二是把所采用的主要对策冠以课题名称即手段加目的式。 3、关于选题理由,应直接写出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可用数据表达,不要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 4、选题理由的数量:选题理由不要太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一条最好。 二、现状调查 要做好现状调查,需注意以下几点: 1、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来表示事实,非常重要。它能准确地表达掌握实际情况,原来隐隐约约感到有什么疑问,通过核实数据,就能澄清问题,进一步了解现状。 收集数据要注意: ①、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或从收集的数据中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忽略其他数据。 ②、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改进后能反映问题解决的程度。 ③、收集的数据要有时间约束。 说明:对指令性课题,因为目标明确,故不进行现状调查,但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目标要求,通过对数据的排列分析来确定是否能实现。 对攻关性课题,因为是研制新产品,前人没有做过,无现状可调查,故不进行现状调查。 (创新型成果也不进行现状调查) 2、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分层、分析。 通常用的方法有:排列图、调查表、饼图。其分类标志可以是时间、地区、症状及作业。通过整理、分析,分出A、B、C及其他几类因素,从而找出关键的少数因素即A类因素,A类因素所占的比例一般是所有问题的2/3左右,但不死扣2/3。 3、现状调查常用的方法: 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