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氧化还原反应复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要求的递进 ;【学习目标】;一、基本概念;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相关关系;注意点:
1、箭头的起止对准相关的原子
2、不必写元素化合价升降值,被氧化、被还原。
3、双线桥两条线不要交叉,不能都写在方程式上面或都写在方程式下面,一般失电子在上,得电子在下。;4、不要把“H2O”当成还原剂
5、不要标成“转移2个电子”或“4个电子”。
6、单线桥法箭头的起止和方向(从还原剂到氧化剂)。;2Na2O2+2H2O==4NaOH+O2 ↑;6NO+4NH3==5N2+6H2O;
;2.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
无氧酸:
低价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已知:5PbO2+4H++2Mn2+=5Pb2++2MnO4-+2H2O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强弱。 ;练习:96年试测题;2、根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判断氧化性强弱: Fe3+与Fe2+
KMnO4与MnO2;
还原性强弱:S2-、S与SO3;想一想;8.浓度、酸度、温度的影响;思考:哪些事实证明铁比铜还原性强?;课堂小结;;;;;3.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一:
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有得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子总数。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二: 反应发生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三: 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氧化剂总是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还原剂;还原剂总是先还原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2.0.3molCu2S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硫酸、一氧化氮和水,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0.9mol B.1mol C.1.2mol D.2.2mol;综合应用;综合应用; 亚硝酸钠(NaNO2)可用做水泥施工的抗冻剂。它易溶于水,有咸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它能氧化I-和Fe2+。它能将人体内血红蛋白里所含的Fe2+氧化为Fe3+使人中毒,在建筑工地上曾多次发生将亚硝酸钠误作食盐食用,导致民工中毒的事件。亚硝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弱???,它只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易发生如下分解反应:3HNO2=2NO↑+HNO3+H2O。
从浓醋酸、氨水、纯碱、稀盐酸、KI-淀粉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做试剂,用两种简单的化学实验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试写出两种实验方法使用的试剂和据以鉴别它们的现象。(其中方法一只能用一种试剂);方法一:(只用一种试剂)
试剂:浓醋酸(或微热的稀盐酸)
现象:放亚硝酸钠的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氯化钠的试管无明显变化。
方法二:
试剂:稀盐酸、KI-淀粉溶液
现象:放亚硝酸钠的试管溶液变蓝色,放氯化钠的试管无明显变化。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练习: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