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标准《烤烟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第1部分 漂浮育苗-编制说明.docx
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烤烟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由国家烟草专局下达(国烟科[2017]185号),合同号2017B006。本标准拟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漂浮育苗;
——第2部分:托盘育苗;
——第3部分:砂培育苗;
——第4部分:湿润育苗;
——第5部分:烤烟育苗用格盘规格;
——第6部分:漂浮育苗基质;
本部分为标准的第1部分。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
本部分由中国烟叶公司、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共同承担。
中国烟叶公司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成苗指标、育苗管理部分的试验验证,并进行标准的统稿工作,河南农业大学负责漂浮育苗病害防治及消毒技术的改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负责育苗设施及苗棚管理相关指标的确定,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参与漂浮育苗部分指标参数的筛选并参加标准的编写工作。
主要工作过程
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合同任务后,项目组在中国烟叶公司的协调下,明确了各参加单位的任务分工及负责人。项目组对全国烟草漂浮育苗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各承担单位负责人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了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制定了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各部分的提纲。
2018年3月,项目组成员对相关产区的漂浮育苗现状(如成苗要求、苗棚规格、装盘播种、苗棚管理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2018年5月,分析调研结果,对比原国标相关指标,提出相应修改意见,并完成修订的标准初稿。
2018年8月,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2020年7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报中国烟草标准化中心。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略。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情况
GB/T25241.1的颁布实施
据中国烟叶公司统计,行业2012年漂浮育苗(含砂培育苗)推广比例占到集约化育苗的84.3%。2010年颁布的《GB/T25241烤烟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系列标准,对全国包括漂浮育苗、托盘育苗和砂培育苗在内的主要技术的生产技术进行规定。该系列标准已经颁布实施8年,一些参数已经不能当前集约化育苗的现状。
漂浮育苗技术规程的新要求
鉴于近年来育苗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在内的小苗移栽技术的迅速推广,烟苗在5叶1心甚至4叶1心就开始移栽,改变了原有的烟苗成苗和壮苗标准以及剪叶等操作技术要求,因此,需要对GB/T25241进行修订。这方面的修订要求新增烤烟膜下移栽的定义,并将常规苗、膜下小苗的成苗要求区分开来,同时进一步充实、优化育苗场地的选择、苗棚建造、基质装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要求。
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标准适用范围
我国烟草集约化漂浮育苗生产。
标准编制原则
对漂浮育苗进行修订,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烟草育苗工场化和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标准的编制符合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在原国标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各烟区烤烟漂浮育苗(常规育苗、膜下小苗)的生产实践,参照相应的烟草行业标准或农业标准,并充分考虑各烟区差异,制定出指导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的规程,因此标准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
(2)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对指导各烟区的漂浮育苗具有指导意义,编制本规程中充分考虑到常规烟苗、膜下小苗的特点差异,在病虫害防治、消毒工作等方面也考虑到普适性,因此,本标准对全国烤烟漂浮育苗具有可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3)规范性原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文本格式规范。
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南烟区在漂浮育苗(膜下小苗、井窖移栽)方面获得的经验、数据及相关科研成果,根据大量试验的对比结果,依照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提出本标准的主要技术条款。
本标准是在原GB/T25241.1漂浮育苗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只针对其中不适宜之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因此,本标准各章节的框架与原标准一致。
目前,膜下小苗移栽和井窖式移栽技术在全国各烟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据统计,2015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约1600万亩,其中膜下小苗移栽(含井窖式移栽)种植面积超过960万亩,占到了总种植面积的60%左右,贵州、湖北、陕西等烟区膜下烟种植面积均在80%以上。而原国标GB/T25241.1漂浮育苗规程中,并未提及膜下小苗的相关要求。膜下小苗的育苗、成苗、苗盘等要求均区别于常规育苗,因此在本次标准修订的过程中,重点对该部分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补充。
此外,关于育苗场地的选择、苗棚建造、基质要求、基质装盘、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有新的技术和要求,因此在本标准中进行了修改、完善和充实。
本标准与被修订标准在标准技术内容、水平方面的对比情况
本次标准修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