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例】确定的可靠程度为95%,审计人员在审查了被审计单位300张现金支出凭证后,发现有6张现金支出凭证有差错。则从表2—6的样本规模300那一行往右查到6个差错所在的栏次,该栏4%就是总体差错率的精确度上限。 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作出如下审计结论:以95%的把握,确信全部现金支出凭证的差错率不超过4%。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三、变量抽样 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它适用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 变量抽样是用于实质性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方法,它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作出审计结论所需的直接证据。 变量抽样有平均值估计和差异估计等形式。 ㈠平均值估计 ⒋根据可靠程度确定标准正态离差系数 ⒌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⒐得出审计结论 ⒍选取样本 ⒎审查样本项目,审定样本的实际平均数 ⒏对总体的总金额进行区间估计 ⒉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 ⒊估计总体标准离差 ⒈确定审计的总体范围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例】甲材料40,000件,其账面价值总额为2,950,800元。审计人员决定对甲材料进行抽查,并以95%的可靠程度来估计总体的价值,所设定的精确度为±50,000元。 审查前,选取30件甲材料作为估计总体标准离差的初始样本,假设初始样本的标准离差为8,则样本量可计算如下:n≈157(件) 随机抽取157件甲材料进行详细审查,假定审定价值为23,550元,则审定样本的平均值为150元。根据每单位平均值估计抽样的特点,可推断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为150±⒈25元,则40,000件甲材料的估计金额为6,000,000元±50,000元。 审计人员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有95%的把握保证40,000件甲材料的真实金额在5,950,000元~6,050,000元之间。 ㈡差异估计 ⒊确定总体标准差 ⒋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⒌审查样本项目 ⒍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⒈确定审计的总体范围 ⒉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⒈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⒉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⒋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⒌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第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复杂度、信息系统复杂度、系统生成的交易数量、信息和复杂计算的数量、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审计范围进行重点考虑。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比。在具体评估复杂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⒈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比如销售流程、薪酬流程、采购流程等); ⒉评估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⒊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第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系统处理业务,并不意味着手工控制被完全取代,信息系统对控制的影响,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手工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审计人员仍需要按照标准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而对于自动控制,应从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与信息技术应用控制两方面考虑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⒈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包括程序开发、程序变更、程序和数据访问以及计算机运行四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这四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第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⒉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控制一般要经过输入、处理及输出等环节,和手工控制一样,自动系统应用控制同样关注信息处理目标的四个要素: ⑴完整性; ⑵准确性; ⑶经过授权; ⑷访问限制。 第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使审计测试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审阅大量交易的效率,而且计算机不会受到过度工作的影响。 最广泛地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领域是实质性测试,特别是在与分析程序相关的方面。 第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⒉电子表格 所谓电子表格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表格处理工具,以实现制表工具、计算工具以及表格结果保存的综合电子化的软件。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子表格通常包括Excel等软件,通过电子表格可以进行数据记录、计算与分析,并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复杂统计运算后显示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