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高考2轮复习命题作文审题指导教学课件.ppt

发布:2017-04-21约1.63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命 题 作 文;2006年17套作文题型; 命题作文 上海卷: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天津卷:命题作文:愿景 湖南卷:命题作文:谈意气(定体:议论文) 辽宁卷:命题作文:肩膀(诗歌除外) 江苏卷:命题作文:人与路(诗歌除外) 北京卷: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2007年18套作文题型;命题作文;审题:准确探求命题的真意;如何审题;审题第一步 一、审体裁;审题第一步 一、审体裁;审题第一步 一、审体裁;像这类题目,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审题第一步 二、审范围;审题第一步 三、审人称;审题第一步 三、审人称;审题第一步 四、审自己;一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譬如《心事》这个题目, 运用添加法审视,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班主任”等,使题目成为《我的心事》《班主任的心事》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如:《告别》 《生日》《尝试》;    ;如: 《家庭琐事》 《充满活力的岁月》;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两词之间的关系。 比如《成功与失败》、《人与路》、《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 ; 如何写《师生之间》这个命题作文;4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5、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谓语)往往是“题眼”。 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眼睛告诉我》中“告诉”是题眼;6、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如:《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 《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 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 《人生处处是考场》, 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对我们有所考验。;审题第一步 六、挖题蕴;如:《笔》: ;例如1986年全国考题: “树木?森林?气候”,;“树木?森林?气候”,从结构看,三个名词为并列关系;从内在的有机联系看,为相互影响、相互促成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树木——森林——气候,森林是核心。森林由树木组成;形成森林以后,就会影响气候;气候改善了,产生反馈效应,保护了森林,也会使树木生长更快。再;联系社会实际,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隐含信息:个人——集体——社会。优秀的个人组成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组成文明的社会。社会风气好,产生反馈效应,会出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先进集体又促使个人的健康成长。这样就把标题的内在含义——比喻意义挖掘出来了。 ;思考:《路》;人生的加减法? 请以“人生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800字以上。错别字每一个扣一分,重复不计。?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比喻类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譬如“加”可以理解为“加压”“提高要求等”?,“减”可以理解为“减压”“降低要求”等。参考思路:? 给人生加点压,压力变动力?? 给人生减点压,轻装上阵?? ;让人生增加些乐趣,减少些压力?? 得到与失去往往是平衡的 在一方面失去,却在另一方面得到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