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报任安书综合版ppt.ppt

发布:2017-05-26约8.38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段作者的议论的基本路径是: 1、受辱——引决 ,士人应持的态度 2、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 (高尚的士人,如周文王等) 3、“我”受辱——学习先贤,选择隐忍 ——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说明《史记》的规模、体例, 并交代著书的目的,表明作者 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 书来洗请耻辱。 第5段说了些什么内容? 通假字 1、幽于圜墙之中。 2、见狱卒则以头枪地。 3、及以是也,言不辱者,所谓强颜也。 4、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5、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圜,通“圆”,指监狱。 枪,通“抢”,碰撞 以,通“已” 伯,通“霸” 罔,通“网”,法网 决,通“诀”。自杀。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7、《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9、则仆偿前辱之责。 10、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摩,通“磨”。 底,通抵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曷,通“何”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司马迁为何受腐刑 将军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他武艺高强,爱兵如子,深受汉武帝的喜爱,授骑都尉职。公元前99年,匈奴单于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连夺汉朝西北方上谷、五原、酒泉诸郡,汉朝主帅李广利被围在两狼山,派人回朝求救。汉武帝派李陵率五千步兵策应主帅李广利夹击匈奴。李陵率军前往,一路昼夜兼程,抵达两狼山时,人衔枚马摘铃,夜袭匈奴中军大营,令弓箭手射火箭将敌营帐全部烧着,一时间,敌营乱成一团,李陵挥军杀入,如同神兵天降,砍瓜切菜一样,杀得敌人蒙头转向,鬼哭狼嚎。李广利从山上看见敌营大乱,火光冲天,一片喊杀之声,知道救兵到了,遂率兵顷巢而出,杀下山来,与李陵合兵一处,突出凶奴重重包围,李广利被救出两狼山,退据冀州。南还时,李陵断后,将至燕门关外,不料遭遇三万匈奴骑兵围堵。 李陵率部浴血奋战,杀死敌兵万余人,令匈奴单于心惊胆战,准备退兵。不幸的是,李陵部下管敢投降匈奴,招供出李陵孤军无援,且已弹尽粮绝的内情。匈奴大军疯狂反扑,李陵拼死厮杀,五千精兵只剩十几人。看着越围越深的包围圈,看看伤痕累累,赤手空拳的部下,李陵不由得流泪道:“全军覆没,还有何面目去见汉武帝?只能日后见机立功吧!”说罢,下马投降匈奴。 匈奴单于佩服李陵的英雄气概,把女儿嫁给他,让他有尊贵的地位,期望他能效忠于匈奴。   汉廷上下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朝野震惊。汉武帝盛怒之下,竟要杀害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以报复和惩罚李陵。汉武帝召集群臣廷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顺着汉武帝的看法,痛斥李陵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不忠行为。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辩解:“李将军以五千步兵,昼夜兼程,不顾疲劳,连夜偷袭敌营,救出主帅李广利,已完成皇上所交给的任务,应有大功一件,回兵时陷入敌兵重围,以五千步兵,剿灭万余匈奴骑兵,对得起天下人了。如果不是孤军奋战,弹尽粮绝,李将军绝不会投降的。再有,李将军未必会真降,或许日后会找机会,报答皇恩。”司马迁的看法很客观,但却激怒了汉武帝。武帝大怒道:“你的意思是我派李陵出兵就错了?对李陵亲属也不该处理啦?”汉武帝不容司马迁分辨,直接把他打入监牢。   作为史官,必须有坚持真理,客观记述史实的精神。司马迁没有虚伪地给统治者歌功颂德,而是如实地记录和评价他们的得失。对本朝汉武帝的毛病,也是毫不客气的指出来。汉武帝早就对司马迁恨之入骨了,早就准备收拾他了,此次借李陵事件,把他下到监狱加以迫害。   司马迁被判宫刑,被剥夺了作男子汉的权利,这种令人备受污辱失掉尊严的刑罚,并未摧毁他的钢铁意志。他发奋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史学巨著——《太史公书》,即《史记》。   司马迁秉性不改,被同僚从狱中救出,改任中谒者令,然而,他又在《报任安书》中直言贬损当朝皇帝,惹下杀身之祸,被汉武帝以大逆不道的罪名,严刑拷打后再度下狱,第二天就暴死狱中。司马迁虽死犹生,千古留名。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 解题 报任安书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xíng)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lì)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