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ppt

发布:2017-05-24约9.99千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轨排测量调整 轨排测量调整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精细调整——初步调整后,按照“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将检测仪对准螺杆调节器位置,从轨排中部开始调整,将轨排整体几何形位误差降低。调整后,将检测仪对准全站仪方向,从轨排一头逐根轨枕检测并调整至合格状态。 轨排复测——单个轨排所有调整工作完成后,逐根轨枕复测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个轨排。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轨排精调流程 第一次精调: 快速测量整个设站测量区间(约60m),如果偏差较大(超过5mm),使用多套调整工具,对整块轨排进行调整,将多数点偏差控制在2mm以内。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轨排精调流程 第二次精调: 逐一测量螺杆调节器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使用螺杆调节器尽可能将偏差调整到0。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轨排精调流程 浇注前精调: 逐一测量螺杆调节器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使用螺杆调节器尽可能将偏差调整到0,此处轨道不能上人或受到外力撞击。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轨排接头调整 每个钢轨接头部分应该精确调整,并用靠尺检查轨面与轨底,错牙不能超过0.5mm。 对某一节钢轨调整完以后应用平板尺(1m直尺)检查上一节钢轨轨头是否和下节(轨道前进方向)钢轨轨头平顺,如有错牙(错牙不能超过0.5mm),应该退至上节钢轨检查,尤其是在粗调效果比较差的情况下。如果两节钢轨相连轨头在同一个轨枕上,在调整过程中必须两节同时调整。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搬站连续 将精调小车停在当前设站区间的最后一对螺杆调节器上,将其偏差尽可能调整到0,在下一站开始测量前不要移动精调小车;全站仪搬站并重新设站,全站仪设站完成后,先不用采集数据查看偏差,两站测量同一个点的差值不能超过0.7mm,否则需重新设站,或检查控制点精度质量。如果中线和标高在0.7mm以内,在上一站最后一个点处再次采集数据,软件将自动开始进行交叠补偿。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数据采集 在进行完一节轨排调整后进行二次复测,在复测的同时根据精调小车电脑显示数据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如在复测过程中还存在个别点超限,需重新调整,调整原则为将精调小车后退至少5根轨枕后进行调整,待调整完成后才能进行复测并采集数据,禁止对未经整改的不合格轨道进行数据采集。 6、轨道精调技术 具体精调作业工艺 报表输出 浇筑前测量结果应该以电子表格形式输出,并由监理签字后整理存档。小车电脑中的原始文件要及时备份;小车输出测量报表的内容包括:里程、轨距、水平、中线、左右轨面高程。 6、轨道精调技术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在对线路进行精调之前,一是必须保证全站仪在精度之内,方可使用,如有偏差需进行校正;二是必须对笔记本电脑进行线形输入,仔细核对设计数据(平曲线,竖曲线,超高),检核无误输入到计算机中,对控制点进行检核,确保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正确无误;最后检查CPⅢ控制点是否有损坏,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6、轨道精调技术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在轨排调整过程中至少使用8个控制点自由设站,其中前后至少各使用一个60米以上的控制点。根据天气条件确定最大目标距离。天气好时控制在70m以内,不好时将距离缩短。 在轨排调整过程中,精调小车进入施工模式,看偏差数据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将小车向前推,找到数据相对稳定的距离,根据此距离重新设站。 6、轨道精调技术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恶劣天气条件下(雾、雨、4级以上大风、地表烟囱效应明显、阳光直射等气候)不得进行精调作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