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戴开尧教授)第二讲 当代中国国情.ppt

发布:2017-04-11约7.21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特殊的历史起点:“两半”和“后发”社会 独特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突出的阶段特征:重要战略机遇期 历史起点:“两半”和“后发”社会 关于“两半”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戴季陶、陈布雷 、陶希圣 《新生命》派:中国的“封建制度”只存在于西周时期,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前,已经是商业资本主义或者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土地革命和暴动革命形式,是照搬欧洲学者的理论,是人为地制造矛盾,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和麻烦。 胡适等《新月》派:封建社会在两千年前就灭亡了,中国社会也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实际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暴力革命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只能用点滴的改良才能达到目的 严灵峰、任曙等《动力》派:中国社会不具有封建社会的性质,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活动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工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反对整个资本主义而不是封建主义。 薛暮桥、翦伯赞等《新思潮》派: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经济活动是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的封建经济;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革命的性质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起点:“先发”与“后发”发展道路 关于“先发”与“后发”发展道路问题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发展出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现在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不论在量的范围,还是在类型、形式及方向上都是其它任何地方从未有过的。….中心问题就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和独具的合理主义。 西方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1、西方现代论:西方社会从15-16世纪从传统进入现代。 2、西方先进论:西欧和英语民族所创造的生活方式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其他社会的现代化都是在西方影响下开始出现的。 3、西方普世论:西欧和英语民族所产生的最适应现代生活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具有普世意义,任何想要达到西方国家成就和水平的民族都应采用西方的制度。 先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国家比较1:启动 先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国家比较2:文化 先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国家比较3:经济 先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国家比较4:政治 启示:不同现代化类型的现实意义 2、现实的社会主义就是后发型道路: 把现实当作理想,以为自己和资本主义是绝对对立的,否认现代化的共同性,使自己的现代化拒绝先进国家的经验,走入封闭误区; 以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先进国家,而遗忘了自己的落后,使后发国家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特指我国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 “卡夫丁峡谷”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从“两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已经结束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管100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 现今实际情况: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为国际第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2011年人均GDP超5000美元; 国际国内声音:国际中国“威胁论”泛滥;国内质疑、批评“韬光养晦”战略 几组重要数据:国际比较中的中国 “三个没变”: 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讲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讲话: “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 “三个世所罕见” :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历史重任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风险世所罕见。…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其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的矛盾; 其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小康,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其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其五、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其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