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原第七章讲述.ppt

发布:2017-05-17约4.31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学时数2) 【教学目的】 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文, 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概况;社 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的自我完善与发 展等。 本章主讲内容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完善和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在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人类世界爆发了空前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促使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并不断走向胜利的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呢,概括起来论,在两次飞跃中不断走向成熟。具体论:第一,马克思批判继承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合理成份,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飞跃。如19世纪上半叶,法国人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人欧文,先后提出了创办“实业制度”、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 主义、从事共产主义“新协和”实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无产阶级要摆脱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压迫剥削,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开展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实现劳动人民在经济上翻身,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不断的进步。比较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出了无产阶级摆脱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途径手段;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列宁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 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率先在世界范围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向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实现的第二次飞跃,推动了世界范围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大发展,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朝鲜、中国、古巴、老挝等。 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概况。 社会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二极分化,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得社会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国家,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基本目标。内涵有三:首先,马克思主义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首要任务是要在全世界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一种理论形态。 其次,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终于在1917年率先在世界上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俄罗斯为中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联邦 制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过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变成了现实。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在世界范围树立了榜样。 再次,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对中小国家的侵略和掠夺,加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在二战进行中和结束后,在前苏联帮助下,东欧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形成了以前苏联为中心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等国。其后,亚洲的越南、朝鲜、中国、老挝、南美洲的 的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建立,标志着马克思科学社会理论的胜利和被实践检验的科学性。总之,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飞跃的基础之上的。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人建立,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历史唯物论看,古今中外,一切社会制度总是代表社会一定阶级、阶层人们的利益并为他们的利益而存在并不断被强化。同样,社会主义制度做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经济上翻身、政 治上当家做主而存在。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和二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在马克思主义时代,通过暴力革命“剥夺剥夺者”,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让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生产力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性等因素,对生产力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被忽视,一度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的本质来对待,从理论到实践具有一定的缺失。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中国和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把解放生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