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论1.2 走进心理学1.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百花齐放?)的局面。2.心理学是在(通约?)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3.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4.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1.3 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 ?行为)、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2.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美国人养大狗,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多选)3.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4.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1.4 心理学讨论什么1.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2.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3.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4.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1.5 古典心理学1.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苏格拉底 ?)2.下面哪句话可以说是促进了古典心理学的长足发展。感觉到的是真实的吗3.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的是中前提4.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唯物学说创始人之一5.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的关系可以解释世界的存在1.6 古典到现代1.被称为“天使博士”的是(阿奎那?)。2.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3.西方伦理学倡导在不影响别人前提下的自由意志。1.7 现代心理学1.皮亚杰认为依恋来自于(温暖)2.美国行为学派大量的理论基于(动物)实验3.“客体永恒性”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实验皮亚杰4.()第一个提出生命周期的理论。埃里克森5.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创立了心理学的一套词汇和言语系统,并且由于他的贡献使得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被社会重视,能够生存下去。二、90后与心理学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1.在新生刚入学缓冲期发生的适应性问题可以用(坚持作息?)来改变。2.新生进入大学一年进入(稳定期?),如果仍存在不适应感,焦虑、抑郁、人际恐惧等问题,那么需要预约学校的心理老师,获得正式的心里面谈。3.大学中的人际环境中的两个因素是寝室里的同学关系和学校里的人际氛围。4.新生进入大学前三个月属于缓冲期,可能存在一种自我晕轮效应。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1.《同一性危机》作者是?艾瑞克森2.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哪种情感?尊重3.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物质需求4.“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这句话出自(科胡特?)5.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1.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物质匮乏)的局面。2.关注自己本身每天的进步,比较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感。3.六七十年代的人从小被教育向榜样学习,成为别人;而90年代的人从小在思想中根植了要“成为自己”的想法。4.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容易有逆反情绪,是因为在童年阶段他们的自恋需求被很大程度的压抑过。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1.大学生在成年早期的阶段需要完成(人格成熟?)。2.成年早期是人个性成熟,自我能力,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信仰,科学兴趣,政治抱负,生活观念,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基本形成的阶段。3.大学生需要有社会意识,应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1.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焦虑?)、存在的价值。2.利他与利己的平衡通常需要做到(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3.12-16岁是人友情发展阶段,人的知心朋友大多是这个阶段获得的,这些友谊会维持终身。4.你选择自由,代价是必须承受得起孤独。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在大学有效的学习的四个要素:努力发展人际关系2.大学之前的学习侧重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3.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3.1 心理健康的定义1.国际心理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体现在(4?)个方面。2.通俗地说,心理健康是指在同等环境下、(活得更久?)的人。3.4.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1.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2.哪一项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周期节律性?)3.在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标准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暗示性?)4.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1.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2.“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之内。3.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对立的双方。×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状态。5.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不正常。×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含“接纳自我”。×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3.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浅灰状态时,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加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