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献检索第一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法律文献检索;本课程参考书目;案例一:
假如你要写一篇论文,题目是“北极通航的国际法问题研究”,那你如何搜集资料?
案例二:
假如有人向你咨询一个案件,“他在坐火车的时候,将行李寄存在行李寄存处,结果取行李时,被告知行李丢失,他欲想诉讼获得赔偿”,那么你如何找到适用于本案的法律法规?;第一章 法律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律文献检索导论 ; 按照托夫勒的观点,信息时代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信息社会的主特征以“智能”为主。
;(二)信息素养与法律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
保罗(Paul?Zurkowski)认为信息素养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
学习者具备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现今信息素养的含义演变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标准: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学生明确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范围。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率地评估所需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和它的来源,并将精选的信息纳入到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中去。
标准四: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小组的成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项特殊的研究。
标准五: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懂得许多有关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能够合乎伦理道德地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二)本课程的内容体例与培养目标
1.本课程的内容体例
本课程共分七章,分别为:
第一章 法律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二章 法律图书资料检索
第三章 法律报刊资料检索
第四章 常用中文法律数据库检索
第五章 常用外文法律数据库检索
第六章 网络法律信息资源检索
第七章 利用法律文献从事专业研究与写作 ;2.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本课程为考查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途径获取有效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交流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第二节 法律文献信息源;信息:就是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外界文化反映。在学术层面上,它表现为知识、情报或文献等形式。一般来说,信息具有意义性、内涵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加工性、价值性、时效性等文化特征。具体讲,就是只要有形态各异的教育技术媒体存在,信息就永远拥有存在的归宿,就有其属性得到表征的平台。 ;资源:在科学研究领域里,人们通常又将资源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2.法律文献信息源概念与类型
(1)法律文献信息源的概念
法律信息资源是指所有类型的法律文献以及相关信息,包括记录有立法机关制定的、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一切信息类型。
;(2)法律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从文献载体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印刷型文献、声像型文献、电子版文献、网络版文献等。
从文献加工处理的深度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就第二种分类来看:
法律类的一次文献,又称法律原始文献,是指由法学家及相关法律从业者直接创作的法学专著、论文等,及直接记录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而形成的文献,包括立法机构通过的宪法、法规和法典;法院的判决;颁布的法令和执行令;行政判决和裁定;行政法规和条例;司法判例;条约等等。
法律原始文献源于司法部门、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等许多政府机构,甚至一些国际机构。
;法律方面的二次文献,是指文献工作者对法律原始文献进行整理、加工、编排而成的法律文献,是为报道、检索、管理法律原始文献而出现的一种文献形式,如法律方面的书目、索引、文摘以及书目数据库等。 ;法律方面的三次文献,是指根据需要对一次文献或二次文献所载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评论而形成的文献,如法律方面的综述、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统计数据(资料)等。
;;;(2)分散化
分散化是法律文献的来源特征。
(3)多样化
(4)超前性
记录和报道法律实践经验和法律研究成果的信息具有超前性。
(5)复杂性
(6)时效性
;4. 法律文献类型的区分
从法学的内容上分:
(1)有权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