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桃花源记》ppt课第2件1.ppt

发布:2017-04-16约1.45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找出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并理解其意思。;出自本文的成语;感知探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冰终。;一(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林。 二(2、3段)渔人进入桃源,访问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找出反映渔人 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 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 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 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 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 相对照的。——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但这理想???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桃花源记》;写法借鉴 ;一 词 多 义; 古— 今—; 古— 今—; 一、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是 , 时 著名诗人。 课文以 为线索,写渔人 、 、 、 桃花源的情形。 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A、渔人 B、桃花源人;词句难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