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5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小结;1.我国过渡时期是指( )
A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 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到1958年“大跃进”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中代表社会主义因素的是( )
A.合作社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个体经济;4.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指( )
A.农业合作化 B.农业机械化
C.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手工业合作化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
A、委托订货 B、统购统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9.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由低到高逐步过渡?
E、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改造富农
2.?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
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
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1、 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为什么要照搬?;2、苏联模式的弊端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
在的问题。(“揭了盖子、捅了娄子”);(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成果1——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
正式提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讲话指出,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即: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