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复习旧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两个策源地 欧洲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德国)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日本) 三个轴心国: 德国、意大利、日本 三大独裁者 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 法西斯特点 独裁、恐怖、好战 (新课)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 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战争的爆发 “闪击战”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 西 线 战 场 1940年(对英法战争) 东 线 战 场 1941年6月(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一: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结果 原因: 德国法西斯对外扩张;英法的姑息纵容。 时间: 1938年9月 目的: 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把祸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内容: 签订《慕尼黑协定》 结果: 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欲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时间: 1939年9月1日 事件: 德军突然进攻波兰(闪击战)。 结果: 波兰覆亡 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对德宣战,但按兵不动) 三:西线战场——战争的扩大 时 间:1940年四五月 结 果: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遭到轰炸。 影 响: 意大利参加德国一方参战。 著名事件: 敦克尔克大撤退 伦敦大轰炸 四: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 时 间: 1941年12月7日 事 件: 日本偷袭珍珠港 影 响: 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签订《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 欧洲战场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美苏两极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欧洲战场的胜利 1945年5月(珍珠港事件) 亚太战场的胜利 1945年9月 雅尔塔会议——美苏两极体系的形成 目的: 协调各盟国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时间: 1945年2月 国家: 美、英、苏 内容: 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结果: 初步形成美苏两极体系(世界新秩序) 影响: 有利用最终战胜法西斯,但也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珍珠港位置图 太平洋战场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议一议 1.《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何时何地签订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 3.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联合起来共 同反对法西斯?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观察地图,想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作用。 基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 标志: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加速了法西斯 的灭亡。 表现: 战略上的联合:各大战场遥相呼应 经济上的联合:美国提供战略物资 政治上的联合:重要会议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二战的转折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 意大利投降 1942年——1943年 二、二战的转折 中途岛海战 1942.6 斯大林格勒战役与意大利的投降 1942.10~11 194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