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空坐标:;;历史大事年表;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明晰概念:农业资本主义和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自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伦敦促进自然知识皇家学会”。皇家学会的成员已意识到在技师与科学家之间进行合作的好处,开始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政治保障:;大西洋两岸;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特点【起止时间、动力、能源、交??工具】;;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特点【起止时间、动力、能源、交通工具】;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特点【起止时间、动力、能源、交通工具】;;;;;;;(二)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1)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生活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3)文化素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教育: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地位提高)。
(5)人口问题: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6)时间观念强化;;;;;三、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
包括:
①资本主义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
③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亚非拉等地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三、工业革命的影响;8、对中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3)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等。
(4)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