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会计准则详解.ppt

发布:2017-01-16约1.49万字共1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会计准则 第一节?? 会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会计基本原则 第四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第一节 会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会计基本原则 第四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 本章小结 2.配比性(Matching) 配比性: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在该期内确认。 配比性原则,是根据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内在联系,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在同一期间进行确认和计量。 它有两层含义: 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配比。 例如,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配比。 时间配比—一定期间收入与同期间费用配比。 例如,当期收入与当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配比。 3.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 历史成本: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 其后,如果发生减值,应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会计要素,要以取得、发生或形成时的实际交易价格计量。 实际成本有客观依据,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但是,如果资产已发生减值,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Income and Capital Expenditure)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为取得当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 例如,营业成本、各种期间费用等。 资本性支出:为取得本期和以后各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 例如,构建固定资产支出等。 在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资本性支出予以资本化,列于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益性支出予以费用化,列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计算经营成果。 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会计期间发挥作用,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将资本性支出误记为收益性支出,会低估当期资产和收益;将收益性支出误记为资本性支出,会高估当期资产和收益。都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低估当期资产和收益 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高估当期资产和收益 上述各项会计原则如下图所示: 会计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 2.配比性 3.历史成本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可靠性 5.实质性 2.相关性 6.重要性 3.明晰性 7.谨慎性 4.可比性 8.及时性 一、会计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含义与标准 会计确认:把某个项目(交易或事项)认定为某个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标准: (1)可定义性—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会计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具有相关可靠的计量属性,其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相关性—应予确认项目的有关信息,应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 (4)可靠性—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客观真实,有凭有据。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列报 1.资产的确认与列报 符合资产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的资源,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如人力资源等。 2.负债的确认与列报 符合负债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的义务,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如或有负责等。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列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