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通则》.doc

发布:2023-09-17约6.7千字共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B/T ××××—×××× GB/T ××××—×××× PAGE 8 PAGE 7 GB/T ××××—×××× 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GB GB/T ××××-×××× 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通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chemical enterprises to develop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work place accidents (征求意见稿) 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dangerous chemicals 指具有爆炸、燃烧、毒害、腐蚀等危险性质,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3.2 事故 accident 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或已经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3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4. 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4.1.1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4.1.2 预案编制人员应由行政管理、生产操作、安全管理、设备、保卫、卫生、环境、维修等部门的人员及相关专家组成。 4.2 基本情况调查 4.2.1 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基本概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 a) 危险化学品单位名称、法人、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危险化学品单位经济性质、隶属关系、正常上班人数、往来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 c) 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组织架构、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姓名及其联系方式等。 4.2.2 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源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 a) 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及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危险化学品的明细表等; b)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c)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漏”的防护措施等。如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或气态危险化学品的,须明确输送量、输送线路图,阀门和加(减)压站的位置,以及安全保护措施情况。 4.2.3 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 a) 危险化学品单位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震等自然环境情况; b)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区域1公里等范围内常住人数;居民点(区)、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周边企业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c)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 d)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其它重要防护目标情况及位置说明。 4.3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4.3.1 运用危险辨识与评价方法,识别本单位的危险源,确定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 4.3.2 危险化学品单位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 a) 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b) 最大可信事故预测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伤害; 爆炸、火灾、泄漏等事故状态下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影响范围; 正常工况下与非正常工况下,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后果与影响范围; 自然条件可能造成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说明(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 4.4 应急能力评估 4.4.1 依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现有的事故预防措施、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