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异常现象.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摘要;引言;1 引言;1 引言;1 引言;1 引言;1 引言;1 引言;1 引言;1 引言;引言;2 引用和聚类分析;2 引用和聚类分析;2 引用和聚类分析;引言;3 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异常/基本分析的观点;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引言;4 近期文献的研究;4.1 预测框架;4.1 预测框架;4.1 预测框架;4.2 基本分析和会计异象研究的理想元素;4.2.1、可信的备择假设;4.2.2 稳健的预测力;4.2.3 风险;4.2.4 交易成本;这些文献用了几种方法来检测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并以此支撑会计属性与未来回报之间的联系。这些测试包括如下几方面:
1、基于市场资本、分析师跟进、交易量、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特殊风险(以及其他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变量)来划分样本并且检测跨组回报(如果回报关系仅是在没有分析师跟进或者是较少交易量的最小的股票,则异象可能是不可实现的并因此在有效价格的范围里);
2、以简单的双向交易成本来标记回报并把这一双向交易成本和营业额结合起来,评估回报在解释了总的交易成本后是否依然显著不同于0;
3、检测回报方式的不对称性(如果都是由短期策略所驱动的那么克服交易成本的障碍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就像借贷成本(股票贷款费用)需要支付以支撑对证券的短头寸就会变得更大,尤其是对交易量小且流通性差的股票)。;4.2.5 可加性;4.2.6 基于非价格的测试;4.3 利用分析框架去调查最近的研究文献;4.3.1.1 基本分析-可信的假设;Penman和Reggiani(2010)提出了会计系统的理解能够帮助清晰地表达回报、价格乘数和盈余增长的关系。他们认为E/P、B/P与未来回报有关系,认为预期回报是E/P、B/P和盈余增长的一个线性组合。
Fama和French断言,可以通过改变预期收益的其中一个决定因素(B / P,预期资产增长,或预期的未来收入),而保持其他两个变量的固定。这个比较静态的方法是有限的,因为它不能抓住的一个清晰表达的会计系统的交互影响。例如,增长可能会影响报告的盈余和市场价值。
近些年来,基本分析的研究都普遍关注于预测盈余、预测股票回报或评估企业的资本成本。2000年以前大量的文献研究都是用会计变量去预测未来回报,这些文献都明确或含蓄地接受如果市场不能有效的定价未来盈余和财务报告信息,对未来盈余的更好预测就能够预测未来回报的观点。本文强调用会计信息预测未来盈余是个好的办法但是对于变量的选择必须依赖于理论基础。
;最近的关于基本分析的研究更贴近于可信的备择假设。Piotroski关注于被忽略的B/P和将标准的财务报告分析运用到股票集合中并且发现其较强的对未来回报的预测能力。Beneish用两阶段模型去分析财务报告,第一阶段使用市场信号理论去甄别可能的极端的行为者,然后运用基本分析去区别成功者和失败者。Baker和Wurgler将投资者进行细分,结果表明在投资者高聚合的几个月里难套现的股票出现较大的的反转。Zhang发现拥有较大信息不确定的股票在预测回报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错误定价。
这些文献都充满了批判性。主要的问题就是已经证明的结论的外部有效性。标准的批评有:样本内的适应性、没有用合适的自由度水平去做综合性的测试。为了确保外部有效性问题,研究者必须使用保留样本,Piotroski所提出的F-Score 度量标准能够降低样本内的适应性。;4.3.1.2 使用基本分析原理确定隐含资本成本的因素-可信的假设;4.3.1.3 应计异象-可信的假设;4.3.1.3 应计异象-可信的假设;4.3.1.3 应计异象-可信的假设;4.3.1.3 应计异象-可信的假设;4.3.1.4不充分反应(PEAD)-可信的假设;Shivakumar也发现相对于大额交易者来说,散户似乎对盈余惊喜反应不充分,主张小额交易者(缺乏经验)推动了PEAD现象;
Hirshleifer发现对于PEAD策略下的回报不能用个体投资者的交易规模来解释。这些文献都表明了小规模和信息量较少的投资者应该对PEAD现象负责,但是这一问题仍有研究的空间。
Chordia and Shivakumar (2005)主张通货膨胀的错觉在盈余惊喜公告时会产生可观察的漂移。这一假设认为投资者在预测未来收益增长时没有把通货膨胀的影响考虑进来。特别的,他们发现收益增长对通胀的敏感性单调的增长且控制了通胀的预测能力、降低了盈余惊喜对未来回报的预测能力,这是漂移文献新的扩展,但是这也是对收益异象的一个解释。
未来的研究可以评估通胀错觉是否可以解释收益属性与未来股票回报之间其他的异常联系。;4.3.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