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训练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9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
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平等参政、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所以平民革命是指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答案:D
2.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孙中山政权思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体现人民主权思想,二是体现法制的治国理念。
答案:D
3.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高兴地说:“自共和告成,合五族为一家,享同等之权利,我四万万人,亦可以仅存国民之名称而不复有种族之界限矣。”下面对他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全体国民实现了权利平等
B.境内各民族已融合为一家
C.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等级差别
D.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
解析: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五族一家,体现了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至上、民族团结的观念,它是新型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至上的新型的国家观念。
答案:D
4.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抨击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列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
C.国民政府的腐败
D.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
解析:材料中提到“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指推翻满清政府之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分而治之”,中国出现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社会陷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时期。
答案:D
5.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共八大制定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方针。
答案:C
6.“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上述文字,有可能出现于(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分析了各阶级在中同革命中的地位。
答案:A
7.《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B.罗斯福新政的核心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中共“十四大”的会议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即万物可以相互兼容的意思。罗斯福新政有借鉴计划经济的一面,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中共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借鉴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B、C、D均体现了材料的观点,而A项并未体现,故选择A项。
答案:A
8.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20世纪的中国革命。通过欣赏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更能感受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下列部分毛泽东诗词,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民族阵线”可知①为抗日战争时期,据所学知识可知②为十年对峙时期,据“天翻地覆”可知③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④中诗句出自毛泽东于1925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
答案:C
9.1977年4月,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