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组合体(授课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⑶ 总体尺寸 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最大尺寸。 总体尺寸、定位尺寸、定形尺寸可能重合,这时需作调整,以免出现多余尺寸。 通常以零件的底面、端面、对称面和轴线作为基准。 一、 基本立体的尺寸标注 二、截切和相贯立体尺寸注法 18 18 20 ?56 50 20 × × 52 52 20 ?56 50 20 注意:不能在截交线上直接注尺寸! R8 40 ?30 25 20 × ?16 40 ?30 ?16 注意:不能在相贯线上直接注尺寸! 三、 一些常见形体的定位尺寸 ⑴ 一组孔的定位尺寸 ⑶ 立方体的定位尺寸 ⑵ 圆柱体的定位尺寸 基准 基准 基准 ⑶ 基准 基准 ⑴ 基准 基准 基准 ⑵ 1. 先注主要形体,后注次要形体。各形体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应尽量标注在表示形体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 四、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2. 形体中的同类结构相对于基准对称分布时,应直接标注两者之间的距离。 R R R R ? R ? R 3.尺寸要清晰布置。 4.半径尺寸应标注在反映圆弧实形的视图上 。 好! 不好! 5. 避免标注封闭尺寸。 长度方向基准 宽度方向基准 高度方向基准 ? 选择尺寸基准 ★标注底板尺寸: ★标注圆筒的尺寸 ★标注肋板的尺寸 ★标注拱形结构的尺寸 五、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综合举例 例1: 例2: 注意:截交线不能注尺寸 * * * 组合体 —— 由平面体和曲面体组成的物体 5.5.1、组合体及其组合方式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物 体的投影图形称为视图 主视图:正面投影图 俯视图:水平投影图 左视图:侧面投影图 一、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投影面展开 ? 度量对应关系 :仍遵守“三等”规律 ? 方位对应关系:俯视图的下方和左视图的右方,表示机件 的前方俯视图的上方和左视图的左方,表示机件的后方 (一)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⒈ 叠加 二、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底板Ⅰ 板Ⅱ 对称叠加 同轴叠加 非对称叠加 表面平齐叠加 表面不平齐叠加 叠加的形式包括: ⒉ 相交 圆筒Ⅰ 圆筒Ⅱ 常见的相交形式: ⒊ 切割与穿孔 常见的切割形式: (a) 平齐 (c) 不平齐 (二)形体之间相邻表面的关系及其表示 (b)前面平齐 后面不平齐 虚线 实线 ⒈ 两形体叠加时的表面过渡关系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⒉ 两形体表面相切时,相切处无线。 ● 有线 有线 ⒊ 两形体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解 —— 分块 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 1、形体分析 正面投影图是三面投影的主要投影图。选择正面投影图时必须考虑组合体的安放位置和正面投影方向。 正面投影方向一般是选择最能反映组合体各部分的形状特性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方向,同时还要考虑其他投影图虚线较少和图幅的合理应用。 2、选择正面投影。 5.5.2组合体的分析 25 标题(P7) 420-30=390-投影图总长=余数÷3 ? 布局 297-10=287-投影图总高=余数÷3 30% 30% 30% 40% 40% 30% 图纸幅面:A3(297×420) 3. 确定比例和图幅 5 5 5 标题(P7) 4.布置视图、画底稿线: ①底板 ? 分块画图 ②立板 ③肋板 看得见的线画实线 看不见的线画虚线 表面平齐, 应无线。 ? 布局 5. 检查、加深 ● 形体分析 凸台 圆筒 支撑板 肋板 底 板 — 分块(基本体)。 例1:求作轴承座的三视图 组合方式:底版、支撑板、肋板、为叠加, 支撑板、与圆筒为相切, 圆筒与肋板左、右侧面为相交, 为相交 标题(P7) 例1:求作轴承座的三视图 ●形体分析 ●选择正面投影图 ●确定比例和图幅 ●画图 ●检查、加深 ? 布局 ? 画底板 ? 画圆筒 ? 画支撑板 ? 画肋板 ? 画凸台 5.5.3 组合体的读图 一、读图的基本知识 1. 要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例1: 2.注意抓特征视图 ——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那个视图。 形状特征视图 例: 形状特征视图 ——最能反映物体位置特征的那个视图。 位置特征视图 位置特征视图 二、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读图的方法 读图的步骤: 1.看视图抓特征 ? 看视图 —— 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 视图,进行初步的投影分析和空间分析。 ? 抓特征 —— 找出反映物体特征较多的 视图,在较短的时间里,对物体有个大 概的了解。 形体分析法 面形分析法 3.综合起来想整体 在看懂每部分形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想象出整体的形状。 2.分解形体对投影 ? 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