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地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春16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二
一、单选(共 20 道,共 80 分。)
1.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适用于设防烈度为( )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A. 5、6、7和8度
B. 6、7、8和9度
C. 4、5、6和7度
D. 7、8、9和10度
标准解:
2. 在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需进行钢筋代换( )。
A. 不宜以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钢筋
B. 不宜以强度等级底的钢筋代替原设计钢筋
C. 代换后构件的截面屈服强度不应低于原截面设计的屈服强度
D. 没有限制,代换钢筋强度高低均可
标准解:
3. 对有抗震要求的底层为框架,上部为砖砌体结构房屋,其过渡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
A. 120mm
B. 130mm
C. 140mm
D. 150mm
标准解:
4. 划分有利、不利、危险地段所考虑的因素有:Ⅰ.地质;Ⅱ.地形;Ⅲ.地貌;Ⅳ.场地覆盖层厚度;Ⅴ.建筑的重要性;Ⅵ.基础的类型,其中正确的有( )。
A. Ⅰ、Ⅱ、Ⅲ
B. Ⅳ、Ⅴ、Ⅵ
C. Ⅰ、Ⅳ、Ⅴ
D. Ⅱ、Ⅴ、Ⅵ
标准解:
5. 高层建筑采用( )限制来保证结构满足舒适度要求。
A. 层间位移
B. 顶点最大位移
C. 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值
D. 顶点最大加速度
标准解:
6. 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发生在( )。
A. 底层或底部几层
B. 最高层
C. 最中间
D. 不一定
标准解:
7. 为了减轻震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砖混结构房屋的尺寸进行了限制,但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
A. 层数和总高度;
B. 高宽比;
C. 楼层高度;
D. 楼板厚度。
标准解:
8.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首先知道该场地地质、地形、地貌对建筑抗震是否有利、不利和危险,下列正确叙述是( )
A. 坚硬土、液化土、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B. 坚硬土、密实均匀的中硬土、液化土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C. 密实均匀的中硬土、软弱土、半填本挖地基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D. 坚硬土、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部位、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部位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标准解:
9. 关于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两名词的概念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下列何者是正确的( ) Ⅰ.是不同的概念; Ⅱ.是同一概念; Ⅲ.结构抗震设计是以震级为依据的; Ⅳ.结构抗震设计是以烈度为依据的。
A. Ⅰ、Ⅲ
B. Ⅰ、Ⅳ
C. Ⅱ、Ⅲ
D. Ⅱ、Ⅳ;
标准解:
10. 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
标准解:
11. 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来源
标准解:
12. 根据其重要性,某建筑为乙类建筑,设防烈度7度,下列何项抗震设计标准正确?
A.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
B.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
C.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措施按8度要求采用
D.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并实施抗震措施
标准解:
13. 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 )。
A. 2I0
B. 1.5I0
C. 1.2I0
D. I0
标准解:
14. 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Ⅱ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
A.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 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
D. 不必采取提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标准解:
15. 为提高框架柱端部和梁柱结点在地震时的延性,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 )。
A. 不小于1500mm和柱截面长边尺寸
B. 不小于柱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1000mm的最小值
C. 不小于柱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D. 对所有框架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标准解:
16.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
A. 弯曲型
B. 剪切型
C. 弯剪型
D. 复合型
标准解:
17.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