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发布:2017-04-17约4.3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基础练习 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  人声鼎沸(fèi 水开) B.攒成小球(cuán 凑在一起) 高枕而卧(ɡāo垫高) C.敛在盒里(lǎn 放)  拗过去(ǎo 用力弯曲) D.无处觅食(mì 寻找)  总而言之(yán 说)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秘密) B.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把枕头垫高睡) C.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 D.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后,真是人声鼎沸。(人声喧闹) 3.下面句中加点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先选词填空,再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_______(A.现 B.晾 C.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__(A.架B.支C.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A.洒B.放C.撒)些秕谷,棒上_______(A.拴B.系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 (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A.收B.拉C.抽),便_______(A.捉B.逮C.罩)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练习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6.根据文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段写景很有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选你感受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辞手法,再说说例句修辞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文段中有许多动词用得精练传神,选其中一例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热点考题 (2004年·苏州市)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